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毒素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毒素



录入时间:2008-10-31 11:50:22 来源:青岛海博 

   
    毒素可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
(1)外毒素 
    外毒素是某些病原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分泌到体外周围环境中的一种代谢产物。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耐热,不稳定,能被蛋白酶分解,遇酸变性。 
    能产生外毒素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如白喉棒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破伤风毒素,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生肉毒毒素等。 
    外毒素具有4个基本特点: 
①④毒性强:外毒素的毒性非常强,如白喉毒素对豚鼠的最小致死量为10-3mg。破伤风毒素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为10-8mg;肉毒毒素的毒性更强,比KCN还强1万倍,1mg结晶纯品可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 
②选择性强:外毒素对机体组织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引起特殊病变,如白喉毒素主要毒害心脏、神经等部位,引起心肌炎、神经麻痹病;肉毒毒素作用于眼神经和咽神经,引起眼肌麻痹和咽喉头的吞咽机能麻痹 。 
③抗原性强外毒素的抗原性相当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④减毒后能变成类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丧失,但仍然保持抗原性。这样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如用于预防破伤风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白喉的白喉类毒素。 
(2)内毒素 
     内毒素是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 溶解或用人工方法将菌体细胞裂解后才会释放出来,故称为内毒素。 
    内毒素的毒性较外毒素弱;抗原性也弱;致病作用也无特异性,所引起的症状大致相同,主要表现出使机体发热、对白细胞产生影响,引起微循环障碍和休克等症状。 
    内毒素的化学组成是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主要是脂多糖,而毒性又主要在脂质部分。 
    内毒素与外毒素不同之处还在于,内毒素对热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外毒素在60摄氏度,20min即被破坏,而内毒素在100摄氏度条件下,能经受1h以上的时间。 
    内毒素经 甲醛处理后,只能降低毒性,但不能成为类毒素。 

 

上一篇: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毒力

下一篇: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数量和侵入途径

相关文章: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 病原微生物分类-细菌真菌简介
抗病原微生物荧光抗体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输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输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 病原菌侵入后机体的免疫反应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