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产芽孢细菌在营养条件缺乏时,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含水量极低,抗逆性强,能经受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多种化学物质灭杀等,在灭菌监测中,可利用芽孢的高抗逆性制备生物指示剂。
为了试验和实际生产的需要,有时需要培养出大量的芽孢,本文主要谈谈影响芽孢生成的几个因素:
一、菌种:
常见的产芽孢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芽孢乳酸菌属(Sporolaetobacilbs)等。不同菌种产生的芽孢形态不尽相同(如图1),同一菌属的不同菌株或同一菌种的不同代数,产芽孢能力都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实践工作中,为了得到数量较多的芽孢,从根本上筛选出产芽孢能力较强的芽孢菌菌株非常重要。
图1 不同菌种产生的芽孢形态
二、营养因素:
芽孢是细菌营养体的休眠体,往往在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环境中产生。所以为了得到较多数量的芽孢,通常会选择营养较为贫瘠的培养基,也可选用一些专业制作的产芽孢培养基,如菌种芽孢培养基(HB8739)、锰盐营养琼脂(HB4177)等。
三、环境刺激:
除营养因素外,菌体所处的培养环境,也会造成芽孢生成状况的差异。当遇到干燥、高温、缺氧或化学药品等恶劣环境时,会刺激菌体将身体中的水分几乎全部脱去,从而使细胞凝聚成椭圆形的芽孢。无机盐中磷酸盐和锰离子是人们通常选用的能有效提高芽孢率的无机成分。
四、培养时间:
细菌在最适宜的时候产生芽孢一般需数小时,有人在培养枯草芽孢杆菌时,曾作过追踪观察,结果发现:在接种培养4小时后即有芽孢生成;以后每隔4小时观察一次,芽孢数均呈比例增长;至24小时约半数产生芽孢;48小时全部变成芽孢。在培养芽孢的过程中,要及时镜检监控芽孢的生成情况,并不是培养时间越长,芽孢数量越多。在培养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过程中发现,当芽孢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培养,芽孢量反而会急剧下降,可能是有些已经形成的芽孢二次萌发所致(如图2)。
图2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在同一平板上培养不同时间的芽孢率
五、讨论:
芽孢的生成受到菌种、营养、环境等诸多条件的影响,营养成分的多少、水分和温度的高低、刺激因素的引入都需要充分考虑,进行反复试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组合;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监控芽孢率,在芽孢量最多的时候及时进行收集,避免前功尽弃。
相关产品: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