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标本的检查
1、标本肠道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胃肠炎则取粪便。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肠道外感染
1)涂片染色检查:除血液标本外,均需做涂片染色检查。
2)分离培养:血液接种肉汤增菌,待生长后再移种血琼脂平板。体液标本的离心沉淀物和其他标本直接画线分离于血琼脂平板。35—37℃孵育18—24h后观察菌落形态。
3)鉴定:初步鉴定根据IMVIC(+ + - -)试验,最后鉴定靠系列生化反应。尿路感染尚需计数菌落量,每毫升尿中细菌数>10万才有诊断价值。
(2)肠道内感染:将粪便标本接种于鉴别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落并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后,再分别用ELISA、核酸杂交,PCR等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肠毒素、毒力因子和血清型等特征。
(二)卫生细菌学检查
寄居于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不断随粪便排除,可污染周围环境、水源、饮料及食品。样品中检出此菌愈多,表示被粪便污染愈严重,也间接表明可能有肠道致病菌污染。因此,卫生细菌学以“大肠菌群数”作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
大肠菌群指数是指每100ml(g)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系指在37℃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等。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群数在每升饮水中不得超过3个;每100ml瓶装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
四、防治原则
保持高卫生标准,减少接触引起胃肠炎大肠埃希菌菌株的危险。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则常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ETEC和 EHEC感染的危险。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对腹泻病人应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各种适宜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疫苗免疫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研究。在家畜中,用菌毛疫苗防治新生畜崽腹泻已获得成功。例如,在孕牛产前6个月接种大肠埃希菌K99株的菌毛抗原,则新生牛犊吮乳后可被动获得特异菌毛抗体,而获得对同型茵毛型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免疫保护。
一种以预防ETEC感染为目的,使用ST与LTB亚单位交联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非常普遍。很多菌株都已获得耐一种或几种抗生素的质粒。因此抗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细菌性脑膜炎。
上一篇:埃希菌——所致疾病
下一篇: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