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病毒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病毒病的消灭

病毒病的消灭



录入时间:2009-6-22 11:19:47 来源:青岛海博

病毒病的消灭意味着作为病原体的病毒的消失。迄今为止,在 全球范围内仅消灭了一种人类 的病毒性疾病——天花。如前所述,消灭病毒性传染病是病毒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尤其是 消灭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预防,还是控制某一种病毒病都是使用疫苗及 其它措施以便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整个 过程必须长期不懈,一旦疏忽,疫病又会卷土重来;若能消灭这种疫病,使致病因子在环境 中消失(可以保存在某些特殊实验室或从事安全的生物学研究),那么就可免去防制这种疫病 的任何措施和手段,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真正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要在全球 内消灭某种动物病毒病是非常困难 的,迄今尚无成功的先例。人类天花的消灭是基于有效的国际合作、安全稳定有效的疫苗和 监测隔离措施。动物病毒病的消灭同样需要一系列综合的社会-经济-科技措施,如查 明病源、淘汰屠杀、强化免疫、媒介控制等等。若一种疫病在公共卫生上、经济上具有重大 意义并且在科技手段上可行,那么这种疫病的消灭将会比较容易实施,但仍然需要巨大的财力资助 和 长期(通常数十年)努力。尽管尚无一种动物病毒病在全球消灭,但在许多国家范围内已消灭 了 多种病毒病,如消灭口蹄疫的国家有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墨西哥、中美诸国家。消灭 猪瘟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丹麦、芬兰等。欧洲大陆于1949年消灭了牛瘟,英国在19 01年消灭了狂犬病,但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度发生。我国有效地控制了多种危害严 重的病毒病。在解放初期的五年内,彻底消灭了流行已久、蔓延成灾的牛瘟。人类天花消 灭以后,人们多次举行国际会议讨论其它病毒病消灭的问题, 尤其是麻疹和脊髓灰质炎 两 种疾病,它们与天花一样具有四个共同的特点:(1) 无动物贮存宿主;(2) 无复发感染,病 后 免疫力极强;(3) 仅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稳定的血清型;(4) 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是天花 在潜伏期内无传染性,从而可以有效地监测和隔离,而麻疹则否;脊髓灰质炎多为隐性感染 ,困难更大。动物病毒病 的消灭同样必须考虑病毒及其疫病的生物学特征。具有下列特点的病毒病较有可能首先被 消灭:(1) 没 有野生动物储存宿主;(2) 无贮存或带毒宿主;(3) 疾病发生前不排毒;(4) 仅有一个或少 数 几个稳定的血清型;(5) 已有安全有效稳定的疫苗。除了公众的关注以外,大量人力、财力 的投入同样重要。依据上述标准,牛瘟最易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有 效疫苗问世之前,即通过“检疫和扑杀”政策消灭了此病。60年代,在泛非洲地区实施了 有效的免疫计 划,人们对全球消灭牛瘟的前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是1984年非洲再次大规模 的爆发了牛瘟,给全球消灭牛瘟布上了阴影。具体到某一种病毒病,在全球消灭的可 能性差异很大。新城疫存在着 广泛的野生动物贮存宿主,尽管公众比较关注而且经济意义非常重大,但要在全球消灭这种 疾病几乎是不可 能的。犬瘟热因公众关注不大,前驱阶段具有感染性,要消灭也有很大困难。消灭口蹄疫的 不利 因素最多,但发达国家对其存在和侵入的极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消灭了此病,估测全 球消灭的可能性为时尚早。实施检验与屠杀政策,结合检疫,限制动物的流动和免疫接种 , 某些重要的病毒性疾病如羊痘、猪瘟、烈性新城疫等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消 灭。无论哪种广泛流行的病毒病,只要其在生物学上没有主要的野生动物宿主,经济上给 予极大的关注,结合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和长期不懈的努力,对其全球消灭也是能够实现 的。但是,人们需要做到的第一步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首行控制或消灭这种疾病。

 

上一篇:病毒病的综合防制

下一篇:抗病毒感染育种

相关文章:
抗病毒抗生素的筛选 类病毒的简单介绍
病毒的形态介绍 病毒的简单介绍
类病毒的简单介绍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什么是病毒 抗病毒抗生素的筛选
类病毒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