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病毒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禽类流感病毒

禽类流感病毒



录入时间:2009-7-9 13:52:07 来源:青岛海博

禽类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
鸡流感首次报道于1878年(意大利)。1955年证明鸡流感病毒含有甲型流感病毒的核蛋白。为区别于鸡新城疫,又称真性鸡流感或欧洲鸡流感病毒,实际上它就是禽流感病毒。现在常用甲型禽流感病毒作为统称。其所引起的疫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1956年发现甲型流感病毒也能引起鸭的疾病(英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接着证明加拿大1952年从鸭分离的一株病毒也是甲型流感病毒。目前在世界各地分离的禽类流感病毒已达近千种以上,且在至少50种禽类中发现了流感病毒或其抗体。迄今所有的甲型流感病毒的各种表面抗原,基本上都能在禽类流感病毒中找到。郭元吉等在我国17种不同野鸟中发现流感病毒的分布也极为广泛。
〖HT5SS〗禽流感在欧、美、亚、非洲等不少国家中均有发生,曾是世界性流行病,近年来已较少发生,但在某些国家仍为地方流行性疾病。Alexander列举了自1975年以来得到证实的5次暴发,即发生在澳大利亚(1975年和1985年)、英国(1979年)、美国(1983~1984年)和爱尔兰(1983~1984年)的暴发。我国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甲型禽流感病毒(H9)。徐为燕等从鸭群中分离到15株甲型流感病毒,分别属于H4、H5和H6,但均未引起禽流感流行。
 
1.抵抗力〖HT5SS〗禽流感病毒在低温、干燥或甘油中可保持活力达数月或一年以上。在干燥尘土中的病毒能活存14天。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活存10个月。但在直射阳光下,经40~48小时即可被灭活,在65~70℃加热数分钟即灭活。常用消毒药品很容易将该病毒灭活。
2.培养〖HT5SS〗禽类流感病毒能在9~11日龄鸡胚中生长,病毒可以在鸡胚中达到较高滴度,并具有裂解的HA。有些毒株接种鸡胚尿囊腔后可使鸡胚死亡,并引起鸡胚的皮肤和肌肉充血、出血。多数毒株能在鸡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培养物上生长,并常产生细胞病变。大多数毒株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单层上形成蚀斑。鸡胚成纤维细胞是最常用的原代细胞培养物,而犬肾传代细胞系(MDCK)是最常用的传代细胞系。某些毒株,例如鸭流感病毒还能在人和牛胚的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产生细胞病变。病毒在细胞培养物内增殖,可由血细胞吸附试验检出。也有在HeLa细胞内增殖的报道。
3.抗原性〖HT5SS〗各种禽类流感病毒都有甲型流感病毒的核蛋白抗原和内膜蛋白抗原。禽流感病毒的毒株分类基于HA和NA亚型。据表面抗原的鉴定结果。从禽类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有14种不同的血素凝和9种不同NA。这些抗原又以不同的组合,产生极其多样的毒株。此种组合又似乎没有一定的模式,而且抗原的性质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无关,特别是与其毒力无关。在抗原特性相同的病毒中,有毒力强的毒株,也有毒力弱的毒株。为了鉴定病毒的HA和NA,要应用一组对不同亚型特异的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对分离物进行血凝抑制(HI)和NA抑制(NI)试验。属于同一亚型抗原性相关水平的比较,以单克隆抗体,用HI、ELISA,中和试验等方法进行。某些禽类流感病毒还有相似于人流感以及马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Zhezmer等还由鸡分离到一株在表面抗原上与人流感A/香港/1/68(H3N2)完全一样的病毒。抗HA抗体在抗感染的保护作用中起到主要作用,而抗NA抗体的保护作用较低。各种动物在感染后均可在其血清中找到抗核蛋白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NA抑制抗体。
4.病原性〖HT5SS〗禽类流感病毒的易感动物包括鸡、火鸡、珠鸡、野鸡、鹌鹑、鹧鸪、燕鸥、鸽、鸭和鹅等。禽类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差异很大,有些毒株的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从禽类中分离到的大量流感病毒,证明为高致病力毒株者只是极少数。有些毒株的致病力很强,如鸡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皮下、肌肉、腹腔或静脉注射极少量的含毒血液,即可使鸡感染发病。在自然条件下,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高达100%。还有许多病毒为低到中等毒力毒株。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病毒主要通过病禽的各种排泄物、分泌物和尸体等污染饮水和饲料,经消化道或伤口传染。病毒也存在于病禽的所有组织和血液中。急性病鸡的血液具有极高的感染性,即使稀释几万万倍,仍可使易感的成年鸡发病死亡。病禽各组织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病毒随眼、鼻等分泌物以及粪便排出体外。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但是有关禽流感的详细感染方式和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充分阐明。郭元吉等从鸭饮过的186份水标本中分离到58株甲型流感病毒,并指出甲型流感病毒在鸭类中除粪便—水—口途径外,口—水—口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有从病禽卵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的报道。据此有人认为本病可以通过禽卵传播。有人认为野鸟也可以传播本病,腹腔注射和口服少量病毒材料,都能引起感染发病。人工感染可使小鼠、雪貂等哺乳动物发病。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因家禽品种、年龄、性别、有无并发症以及毒株毒力和其它条件而不同,症状差异很大。病禽通常精神萎顿,不活动,食欲减退,消瘦,母鸡产蛋减少,并有轻重不等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喷嚏和呼吸时出现罗音等。病禽流泪,羽毛松乱,身体卷缩,头和面部发生水肿,窦炎,皮肤发绀,并有神经紊乱症状,经常伴有下痢。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几种同时出现。某些禽类发病迅速,往往突然死亡,生前看不到任何症状。本病常突然暴发。潜伏期一般为2~5天。流行初期的患鸡,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呈半昏迷状态,高度衰弱,冠及肉垂发黑;头部浮肿,眼周围、肉垂和颈喉部均出现肿胀,眼闭合,常引起气喘和窒息,鼻孔内含有带血的分泌物。病鸡常发生水样下痢,多于2天内死亡。死亡率为40%~100%。亚急性病鸡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惊厥,瘫痪和失明。禽流感的特有病变是腺胃和腹部脂肪出血,有时在胸骨内面,甚至全身组织发生出血性病变。头、眼睑、肉垂、颈和胸等部位的肿胀组织呈淡黄色。肝、脾、肺等脏器常有灰黄色小坏死灶。腹腔和心包有充血和积液。鸭流感的主要症状以眶下窦的肿胀为主,窦中含有脓性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病鸭表现疲乏,呼吸加快和喙部发绀。火鸡流感的症状和剖检变化,与鸡相似,但较缓和。
5.免疫〖HT5SS〗禽类流感病毒可使机体产生免疫性。少数病后存活的鸡,都有坚强的免疫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较高,给易感禽类注射后,可使其获得2~3周的被动免疫。用福尔马林灭活的病毒作两次免疫接种,而后分别以多株致死性禽类流感病毒进行交叉攻毒,结果证明,以同种或同一亚型病毒免疫的鸡,能获得完全保护,并发现HA相同的病毒之间能够交叉保护,但NA相同的病毒,只有部分的保护,说明免疫保护性主要是由抗HA抗体提供的。迄今已有多种不同类型疫苗研制和试用的报道,包括以福尔马林或石炭酸灭活的灭活疫苗以及应用鸡胚、鸽或人类组织培养细胞传代减毒的弱毒疫苗,据云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因禽类流感病毒至少有14种HA抗原,彼此间缺乏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实践上又很难制备包括各亚型,且对各亚型都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这就给疫苗的应用,带来了困难。Beard等报道了由火鸡分离出来的一株自然弱毒。此株(A/火鸡/俄勒岗/71)具有H7和N3的表面抗原,给鸡作鼻内、静脉内或气溶胶等途径接种,均无毒力。以其免疫的鸡能抵抗强毒株(A/FPV/荷兰/27)的攻击。现已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和NA基因,插入到病毒载体,如痘苗病毒、禽痘病毒、杆状病毒和反转录病毒,并在实验室水平成功地用于家禽的免疫,是有前途的基因工程疫苗。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它们在控制不同家禽群体中的不同致病力的流感病毒的保护作用。
6.诊断〖HT5SS〗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综合分析,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靠病毒的分离、鉴定或血清学试验。分离病毒用的病料,是以棉拭子从死鸡(或扑杀的病鸡)呼吸道和窦部采集的渗出物,或采取脾、肺等脏器。急性病例可直接采取病鸡的血液作为接种材料。一般应用9~11日龄鸡胚,采用尿囊腔和羊膜腔同时接种的方法分离病毒。接种后的鸡胚,置35℃培养48~72小时。必须注意,某些毒株增殖速度很快,可使鸡胚在48小时以内死亡,某些毒株则增殖很慢,接种鸡胚甚至长期不死。因此必须每日进行两次检卵,如发现死胚,应即采集尿囊液和羊水,进行血凝试验。如在接种后72小时鸡胚仍健活,则应将其移置于4℃冰箱,经8~12小时使血管收缩,然后采集尿囊液和羊水,进行血凝试验。经盲传3~5代后仍未发现红细胞凝集时,即判为阴性。血凝试验阳性时,即可应用各种标准免疫血清进行病毒鉴定。以诊断为目的时,可用血凝抑制试验和ELISA作血清检查。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当出现4倍以上抗体升高,即可诊断为流感。免疫扩散试验可用于检测禽类血清中的抗核蛋白抗体,效果较好,但不能分辨病毒的亚型或株。

 

上一篇:猪流感病毒

下一篇:痘病毒科

相关文章:
禽类和禽类产品微生物检测 禽类腺病毒属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