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书籍->微生物工程简史

微生物工程简史



录入时间:2010-8-11 9:09:28 来源:青岛海博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微生物工程的孕育时期
微生物工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从数十亿年前地球上出现微生物时就存在的。这就是自然发酵或天然发酵。
在发现微生物,并认识了它们的作用后,西方科学家在微生物发酵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特别提出来的是:
①Aa~thonyLeeuwenhock(荷兰,1632~1723)于1675年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当时叫微动体);
②18世纪LouisPasteur(法国,1822--1895)第一次证明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并得出结论:不同微生物进行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不同的化合物;
③RoberKoch(德国,1843--1910)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获得不同微生物纯培养物(纯种),为有效地控制不同类型微生物及获取不同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为微生物工程或微生物工业建立起了关键的作用;
④E.C.Hansen(丹麦,1842--1990)研究引起啤酒酒精发酵的酵母菌,开创了用纯种酵母菌发酵啤酒的新纪元;⑤EdwardBuchner(德国,1860--1917)于1897年证明酒精发酵过程中由微生物产生的酶叫酒化酶(zymase)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结果,从而阐明了微生物发酵的化学反应本质。同时也表明,存在于任何生物体内酶的重要价值。
   
    20世纪初,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的相互渗透,发现人体所需要的许多维生素和其他生长因子,可以通过微生物工程获得,面包酵母、乳制品和多种酶制剂都可以通过微生物工程获取。在这个时期,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①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容易得到纯培养物,为获取微生物纯种创造了条件,从而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技术;②开创了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并且建立了提取发酵产品的工艺,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发酵产品创造了条件;③发明了用于液体通气培养微生物的大型生物及反应器——发酵罐,为实现大规模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微生物工程发展时期
     20世纪上半期是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和德国曾分别发明了丙酮、丁醇发酵和甘油发酵生产的工艺,这些产品被用来制造火药。青霉素是由英国细菌学家AlexanderFleming(1881~1955)在1928年发现,但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救助伤员的需要,美国对青霉素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青霉素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多种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相继进入工业化生产,形成了抗生素工业,开创了微生物工业的新纪元。
    由于抗生素工业兴起而诞生的大型发酵罐,为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设备,也为后来许多微生物发酵产品如酶制剂、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核酸等相关物质的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后来以石油为原料生产饲料酵母、柠檬酸、水杨酸、长链二羧酸等有机酸,沿用了这些设备。直到今天,发酵罐仍然是微生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设备。
 
三、微生物工程的现代时期 
    微生物工程现代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构建的新型生物,借助发酵或细胞培养途径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1973年人类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第一个“工程菌”,用这种“工程菌”生产出了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随后又生产了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以及其他一些细胞因子,还有一些氨基酸、酶制剂都能通过“工程菌”进行生产。进入21世纪,利用“工程菌”生产工业产品已成为微生物工程的主流发展方向。

 

上一篇:微生物工程概述

下一篇: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

相关文章:
微生物共代谢在含氯有机物降解中的作用 降解含氯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
降解木质素及多环芳烃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同步分裂培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共代谢在含氯有机物降解中的作用 降解含氯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
降解木质素及多环芳烃的微生物 常见微生物培养基原材料的介绍--琼脂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