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细菌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多聚赖氨酸复合体治疗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多聚赖氨酸复合体治疗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录入时间:2010-10-27 8:56:40 来源:螺旋杆菌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 观察多聚赖氨酸复合体(L-GMI)疗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胃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检测(1),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两次阳性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志愿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使用以L-GMI配置的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喷射牙齿与口腔黏膜,每日2次,疗程2个月;对照组45例,不用任何治疗。

结果:治疗组于治疗结束后2周,经2HPS检测考核疗效,86例转阴,治愈率为81.91%;对照组45例,观察10周后复查HPS,无1例转阴。

结论:LGMI配置的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用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有显着疗效。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复合体   幽门螺杆菌         口腔
HPS

两位澳大利亚医WarenMarshan27年前发现胃幽门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H.pyloi,简称Hp)感染所致,因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感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现在已基本达成共识。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荨麻疹、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有关(2)1989Krajlen(3)1993Ferguson(4)相继成功地从胃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经多种分析方法证实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系同一菌株。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炎、口腔复发性溃疡、口腔扁平苔癣、龋病、口臭等口腔疾病相关,并且口腔作为幽门螺杆菌的储存地,是胃幽门螺杆菌的重要储存库(5),可源源不断将幽门螺杆菌伴随唾液和食物吞到胃内,引起胃幽门螺杆菌炎症的发生和复发。胃内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这巳是当今国际医学界的主流观点(6)。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目前有CRP法、ELISA法和我们团队研发并取得技术专利的"胃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这些方法都属于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法。常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甚微,尤其对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药物难以发挥作用(7)。为了有效杀灭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我们团队成功研制了多聚赖氨酸复合体(L-GMI).用它配置的漱口液(迪培思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迪培思口腔喷雾剂),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志愿者的治疗初步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12月至20094月,采用由美国美利泰格诊断试剂(嘉兴)有限公司提供的HPS测试板,经两次检测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临床诊断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志愿者150例,其中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111例,中国浙江省桐乡39例。150例中56例有轻度上腹痛、嗳气、反酸等症状,94例无消化道症状。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其中男52例,女53例,年龄38.78 (17~71)岁;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6.25(16~68)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由美国美利泰格诊断试剂试(嘉兴)有限公司生产的迪培思漱口液,每日2次,每次20ml,含在口内2分钟,并作漱口动作,吐掉后用清水漱口,再使用迪培思口腔喷雾剂喷射牙齿和口腔黏膜,疗程为2个月。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两组均未使用抗生素。
1.3 
疗效评定  治疗组于治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于入选后10周,均接受2
HPS检测。HPS阳性(HPS标比色卡:11~15)转为弱阳性(标比色卡:3~5)为显效,阳性转为中等阳性(标比色卡:6~10)或中等阳性转为弱阳性为有效,疗前后HPS阳性程度不变为无效检测结果2次均阴性为治愈,HPS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为显效,强阳性转为中等阳性或中等阳性转为弱阳性为有效
1.4 
不良反应  全部接受治疗者均无全身性或口腔局部的不良反应,主要感觉是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均有点涩味,成人一般可以接受,个别也有提前吐掉的。
结果
疗组105例于治疗结束后2检测HPS。治疗前强阳性44(41.9%),疗后33(75%)转为阴性,10(22.7%)转为弱阳性,1(2.3%)转为中等阳性;治疗前中等阳性56(53.3%),疗后49(87.5%)转为阴性,6(10.7%)转为弱阳性,1(1.8%)疗前后无变化;治疗前弱阳性5(4.8%),治疗后4(80%)转为阴性,1(20%)治疗前后无变化。105例中共86例转阴,治愈率为81.9%;显效10,显效率为9.5%,有效7,有效率为6.7%,无效2,1.9%
  
对照组45,10周后复查HPS均为阳性
  

讨论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多数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寄居于人类,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唯一的传播途径。1997年意大利学者Tursi等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粪-口、口-口、胃-口、胃-胃的传播。胃-口传播可能是幽门螺杆菌随脱落的胃上皮通过胃、食道反流进入口腔,同样口腔中的Hp也可以伴随吞咽入胃(8)。我们实验室曾做过模拟胃蠕动的试验,证明确实存在胃-口反流的现象。近年众多学者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胃-口传播在Hp播散中的重要地位(9,10)。由于胃-口传播方式的存在,然后通过口-口,就可实现胃-胃传播,从而完成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
   
根治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巳得到公认,围绕根治幽门螺杆菌学者提出了许多方案,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11)。侯海玲等(12)采用"三联药物"治疗加牙周基础治疗;陈发明等(13)采用"三联药物"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并接受高压氧治疗,他们认为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对清除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较单纯"三联药物"治疗要好。但是需要口腔科的专业处理,还要有高压氧设备,在许多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是难以做到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聚阳离子化合物,如:壳聚糖、组蛋白、多聚赖氨酸和硫酸鱼精蛋白等,带负电子细菌的细胞膜与带正电子的聚阳离子化合物相互作用,导致膜蛋白变性,接着膜渗透性发生变化,膜结构被破坏,胞浆成分就流出来,从而发挥抗菌作用(14)。我们研制开发的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中的主要成分,是多聚赖氨酸(
Lysine)和甘油单月桂酸酯(Glycerol Monolanrate,简称GMI, 存在于人体分泌的乳汁之中)的复合体(L-GMI)L-GMI带正电子,与细胞膜带负电子的幽门螺杆菌相接触时,幽门螺杆菌就紧紧贴在L-GMI上,L-GMI的物理状态不稳定,连接的键和键之间会产生扭转运动,使幽门螺杆菌细胞膜渗透性改变,膜结构被破坏,胞浆外流而导致幽门螺杆菌死亡。L-GMI的抗菌作用纯粹是物理作用,因此幽门螺杆菌不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我们用L-GMI配置的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治疗105例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志愿者,经过2个月治疗86例唾液Hp抗原转为阴性,治愈率81.91%。对照组45例,无1例自然转阴。结果显示:L-GMI配置的漱口液和口腔喷雾剂对口腔内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少数志愿者疗效较差的原因,可能与治疗依从性较差有关,但也不能除外疗效较差的志愿者可能牙菌斑、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较重,因而影响疗效,可惜我们未进行这方面的检查。L-GMI也可以制成胶囊口服治疗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巳在志愿者中进行小样本临床观察,同样取得满意疗效。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应包括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口腔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同步治疗。唾液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法
HPS的应用,使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方便、快速和廉价。L-GMI的研制成功,跨越了幽门螺杆菌治疗依赖抗生素的传统方法,可在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同时,同步治疗口腔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提高胃幽门螺杆菌炎症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其复发。

                        参考文献

1. 叶国钦;中国专利证书, 1282313 ,[51] Int. Cl. 2009.G01N 33/569 (2006. 01), G01N 33/558 (2006.01), 专利号 ZL 200820183327.7.

2.陈白莉,胡品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 28(9):722-723
3.
Kragden S, Fuksa M, Anderson J, et al. Examination of humau stomatch biopsies.Saliva and dental plagues for compylobacter pyiori.J Clin Microbiol.1989, 27(6):1397-1398
4. Ferguson DA Jr, Li C, Patel NR, et al. Isolation of Helicbacter pylori from saliva. J Clin Microbiol. 1993, 31:2802-2804
5. Li C, Musich DR, Ha T, et al. High pro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Saliva Demoustrated by a novel PCR Assay. J Clin Pathol.1995, 662
6.陈光,,张建中,综述.口腔幽冂螺杆菌感染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 85(6):850-852
7. Wilson M. Susceptibility of oral bacterial biofilms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J Med Micorbiol.1996, 44 :79-87
8. Turis A, Cammarota G, Papa A, et al. The 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Recent Prog Med.1997, 88:232
9. Peach HG, Pearce PC, Farish SJ,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 an australian region city:Prevalence and risk facters.Med J Aust.1997,16(6):310-313

10.  Nabwera HM,  Nguyen Van Tan JS,Logan RF.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tection in Kenyan Schoolchildren aged 3~15years and risk factoys for infection. Euy J G astyonenterol hepatol. 2000,12(5):483-487
11. 胡优莲, 主编.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3.
12.
侯海玲,孟焕新,胡伏莲等. 牙周基础治疗对口腔螺杆菌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关系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11(2):105-107
13.
陈发明,孩海花,贾保军等.高压氧对口腔牙菌斑幽门螺杆菌的作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杂志[J].2001,11(2):105-107
14.
颜焕新,潘一峰,赵劲风等.壳聚糖纳来的制备及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效果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和临床康复,2009,13(29):5695-5698

 

 

 

上一篇:胃幽门螺旋菌的危害及快速诊断的进展

下一篇:农杆菌

相关文章:
多聚物介导法 土壤浸提液,多聚半乳糖醛酸琼脂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