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细菌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痢疾杆菌L型致病性研究

痢疾杆菌L型致病性研究



录入时间:2010-11-22 10:08:20 来源:CNKI

       摘 要:目的 探讨痢疾杆菌L型的致病作用。方法 将痢疾杆菌诱导为稳定L型,用灌胃法感染C57BL6小鼠,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对死亡小鼠行细菌L型分离及组织学检查。本试验共分三组:A组原菌组,BL型组,C组生理盐水组。结果 AB两组对小鼠均有致病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没有腹泻症状,B组较A组发病慢,症状轻,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两组均于肠腔中分离出相应菌。结论 痢疾杆菌L型仍有致病性,致病能力较原菌弱。
  关键词:痢疾杆菌L型 致病性
  有关细菌L型的致病性虽众说不一,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菌L型有一定的致病性。目前已经动物试验证明的有金葡菌L型、链球菌L型、伤寒杆菌L型、结核杆菌L型及钩体L型等,痢疾杆菌L型变后有无致病性尚未见报道。本文将痢疾杆菌及其L型人工感染C57BL6小鼠,观察其对动物的致病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痢疾杆菌D15由福建医科大学提供,D15为带有R质粒,有菌毛的菌株。D15L型系本室用平板纸片法(每片含氨苄青霉素500μg)诱导而获得的稳定株。实验用菌液浓度为10亿/ml
  1.2 培养基 中国蓝平板及本室研制的肠道杆菌L型平板。
  1.3 实验动物及分组 C57BL6小鼠由安徽医大实验动物科提供。取8周龄2025g健康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A10只,感染细菌组,B10只感染细菌L型组,C10只为盐水对照组。
  1.4 动物接种 采用灌胃法。A组每只每次灌入痢疾杆菌菌液0.5mlB组每只每次灌入痢疾杆菌L0.5mlC组每只每次灌入生理盐水0.5ml
  1.5 实验观察 感染后观察各组动物的发病情况,死亡后观察肠道病变,细菌及细菌L型分离,重要器官如肠、心、肝、脑、肺、肾、胆囊的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AB两组于灌胃24h后相继出现精神不振、耸毛、畏缩、不食等症状,B组症状较A组出现稍晚,症状较轻,但两组均未出现腹泻症状。此后实验组小鼠相继死亡,至第10天全部处死,对照组无一发病及死亡,AB两组小鼠死亡时间见表1
  小鼠死亡后即于无菌条件下解剖,观察重要组织器官病变,AB两组均见有明显的肠充血、水肿、积液,其中A2例见有肺充血,B1例肺充血,2例肝充血、肿大。
  2.2 病原学检查 无菌取死亡小鼠的肠液行痢疾杆菌及其细菌L型培养,结果见表2
1 AB两组不同时间死亡的小鼠数
  table 1 Numeber of mice died during course of infection

组别

n

2

3

4

6

9

10*

groups

 

2nd d

3rd d

4th d

6th d

9th d

10th d

A

10

2

0

0

1

2

5

B

10

0

1

1

0

0

8

合计

20

2

1

1

1

2

13

  * 10天为被处死鼠的只数
  The number of mice to be killed on the 10th day
2 AB两组小鼠细菌检测结果
  table 2 The results of bacteria detection in AB groups mice

组别

n

细菌培养阳性

L型培养阳性

groups

 

the positive of bacteria culture

The positive of bacteria Lform culture

A

10

6

4

B

10

3

7

合计

20

9

11

  2.3 组织学检查 取死亡小鼠的心、肝、脑、肺、肾、肠、胆囊组织切片病理检查,心、脑、肺、肾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其中A2例、B3例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B1例见有胆囊上皮细胞瘤样增生(见封三,图1),AB两组肠切片均见有粘膜下间质性炎,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粘膜下淋巴滤泡形成(见封三,图2)。
李凤云等:痢疾杆菌L型致病性研究
  li Fenyan et al. Study on pathogenicity of Shigella dysenteriac L-forms
  3 讨论
  3.1 痢疾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当常可转为慢性,慢性菌痢可能与痢疾杆菌在药物等因素作用下转为L型有关。一般认为细菌L型有一定致病性,但致病性较弱,可引起慢性反复发作性感染,其急性发作可能与L型菌回复为原菌有关。本文将痢疾杆菌与痢疾杆菌L型等量分别感染小鼠,虽未见小鼠出现腹泻,但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说明痢疾杆菌及其L型对小鼠均有一定的致病作用,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发病后两组小鼠均相继死亡,A组于感染后第2天即死亡2只,第6天死亡1只,第9天死亡2只,而B组则于感染后第3天死亡1只,第4天死亡1只,其余8只于第10天处死,从死亡时间及死亡小鼠数量上看,A组小鼠死亡较快较多,说明细菌型较L型毒力大。
  3.2 细菌变为L型后,许多性状亦发生改变,如形态、染色、生化反应、培养特性等均与原菌不同。至于L型菌致病因素有无改变则尚有争议,有认为L型菌仍产毒,但产毒量较原菌少,且毒力弱,亦有认为细菌变为L型后失去产毒能力1。痢疾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靠内毒素致病,而内毒素存在于细胞壁中,细菌变为L型后细胞壁不同程度的缺损或丢失,内毒素量会相应减少,本组资料亦证实这一点,即L型感染组较细菌感染组小鼠的发病较慢,死亡时间较长,死亡只数较少。
  3.3 痢疾杆菌在肠道的致病主要依靠菌毛对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继而穿入粘膜上皮细胞内及粘膜固有层内繁殖而引起炎症2。本文两组感染后小鼠均见有明显的肠充血、水肿、积液,细菌组充血水肿更剧烈,盐水对照组无此现象。从AB两组肠壁中均查出痢疾杆菌及L型,A组中有4只分出L型,可能为细菌在体内免疫因素作用下转变为L型,B组中有3只分出细菌型,则可能为部分复原菌。
  3.4 痢疾杆菌浸入血流者罕见,本文两组小鼠于感染后虽出现全身症状,但从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中均未分离到该菌,说明细菌及其L型变后,侵袭力均低。至于肉眼所见的肝、肺充血现象应为内毒素所致。
  3.5 有关细菌L型与肿瘤的关系已见有不少报道35,认为细菌变为L型后失去细胞壁的与无壁病毒相似,可进入细胞,与细胞DNA整合后导致细胞癌变,肿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感染,尤其是慢性感染可能是一个诱发细胞癌变的因素。本文L型感染组发生胆囊上皮细胞瘤样增生1例,细菌组及对照组无,因例数少,且无有力的证据,目前尚不能得出痢疾杆菌L型有致瘤作用的结论,此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谷良,林特夫,郭秉兰,等.细菌L型与疾病[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66.
  2,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3.
  3,于东红,王萍,姚敏,等.子宫内膜良、恶及交界性病变的P21P53表达与细菌L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4A):33
  4,汪万英,何杰,赵发英,等.原位杂交检测子宫内膜癌中金葡菌LDNA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4A):37.
  5,徐淑秀,张世馥,蒋玉梅.鼻咽癌与抗酸菌L型感染及癌基因表达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4A):35.

 

上一篇: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下一篇:内生放线菌和寄主植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关系

相关文章:
猪痢疾密螺旋体培养基 痢疾志贺氏菌
痢疾杆菌生物学性状 细菌性痢疾
黄连素、溴化乙锭、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