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细菌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

浅谈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控制对策



录入时间:2010-12-27 9:25:19 来源:临床实验室仪器信息网

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微生物势必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侵入,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细菌的耐药性。由于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耐药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形成多药耐药性。
据近期的媒体报道: 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NDM-1是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之后的又一超级耐药菌。短短的几十间,耐药细菌的队伍已逐渐壮大,据统计,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已达30%~50%,且以每年5%速度增长【1】。国内有资料【2】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均高达80%以上,MRSA和MRCNS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
细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耐药,至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避免耐药。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序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资料【3】表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许多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无依据调整给药方案,频繁交换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预防用药不当;联合应用不当;高起点选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已迫在眉睫。但是处理抗生素耐药性没有一个单一的方法,需要多学科协助共同应对。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敦促各成员国家采取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遏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全球发展战略,一般认为下列措施值得注意【4】。
1 抗生素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
1.1 对使用抗生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严格执行和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
1.2禁止或限制在动植物中使用抗生素或禁止动植物使用人类应用的抗生素。
1.3监测抗生素耐药性,提供耐药性流行资料,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
改进实验室诊断,建立和开展快速的病理诊断方法,提高治疗质量。
2 抗菌治疗策略
2.1 建立临床耐药性概念 临床耐药性与微生物学耐药性不同,这是一个很重要但又被忽略或不予重视的问题,但它关系到如何准确选用抗生素及其治疗结果。临床医师凭经验区别为敏感株感染或为耐药株感染,需要医师具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有关感染病学各种规范的严格执行。临床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感染细菌的类型及其在人体中的感染部位,人体中抗生素的分布和在感染病灶中的浓度,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患者免疫状态,由此可决定临床治疗成功率能否与体外药敏结果或者经验的判断相一致。了解和熟悉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知识,有助于弥补临床应用中所掌握的知识不完全性。
2.2 循环使用抗生素,限制使用某类抗生素 如循环使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及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等。开设限定性处方、在医院不同科室使用特别处方或根据计算机筛选使用抗生素,以后再循环开药,使药物交替使用。美国一家教学医院由于多年来坚持抗生素循环使用,使第三代头孢菌素一直保持了很好的疗效。
2.3 危重患者采用抗生素降价阶梯治疗方案 开始抗感染时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尽量覆盖可能的致病菌,其后48~72h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再调整抗生素,以降价梯或缩窄抗生素治疗。一般感染者提倡足量、全程用药的有效使用抗生素原则,如用量过小、疗程短会无法达到所需的杀菌目的,乃至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3 开发新的抗菌药物
3.1 根据细菌耐药机制开发新药。
3.2 破坏耐药基团。
3.3 开发与应用抗菌疫苗。
作者:李丽燕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 阳宇等.重症监护病房416株革兰阳性菌耐药状况分析.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Jun,10(3)
[3] 郑锦坤、卞益民等.我院2009年住院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19(3):178
[4] 王顺年、赵树进、蒋琳兰.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上一篇:尿路念珠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其体外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分析

下一篇:肺炎链球菌荚膜缺陷菌株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相关文章:
浅谈微生物检验中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一) 浅谈宋内志贺氏菌生化特性
浅谈如何抑制变形杆菌的迁徙生长 浅谈灭菌前后培养基pH值差异的原因
浅谈无菌室洁净度检测与灭菌方式 浅谈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浅谈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浅谈菌落总数(cfu)和大肠菌群(mpn)
浅谈实验室化学药品和试剂的管理 浅谈实验室细菌菌种的保存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