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病毒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2)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2)



录入时间:2011-2-11 9:42:22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
 
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见表80-3。
 
表80-3 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
细胞系名称
来源
二倍体细胞系
HDCS
MRC-9
WI-38
传代细胞系
Hela
Hep-2
Vero
BHK
人胚肺细胞
人宫颈癌细胞
人上皮细胞
猴肾细胞
地鼠肾细胞
 
淋巴细胞培养(Lymphocyte culture) 正常成熟的淋巴细胞不经特殊处理不能在体外传代培养。然而EBV感染的B淋巴细胞却能在体外持续传代,这是病毒转化细胞的例证,也是分离出EBV的标志。T淋巴细胞在加入T细胞生长因子(IL-2)后可在体外培养,为研究人类逆转录病毒(HIV、HTLV)提供了条件,HIV在T淋巴细胞培养物中增殖形成多核巨细胞。
 
2.动物试验 这是最原始的病毒分离培养方法。常用小白鼠、田鼠、豚鼠、家兔及猴等。接种途径根据各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而定,可接种鼻内、皮内、脑内、皮下、腹腔或静脉,例如嗜神经病毒(脑炎病毒)接种鼠脑内,柯萨奇病毒接种乳鼠(一周龄)腹腔或脑内。接种后逐日观察实验动物发病情况,如有死亡,则取病变组织剪碎,研磨均匀,制成悬液,继续传代,并作鉴定。
 
3.鸡胚培养 用受精孵化的活鸡胚培养病毒比用动物更加经济简便。根据病毒的特性可分别接种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脑内或静脉内,如有病毒增殖,则鸡胚发生异常变化或羊水、尿囊液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常用于流感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的分离培养;但很多病毒在鸡胚中不生长。
 
 
(二)分离病毒的鉴定
 
1.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1)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ogenic effect,CPE)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退形性变,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某些病毒产生特征性CPE,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上述细胞病变,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预测性诊断(表80-4)。免疫荧光(IF)法用于鉴定病毒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细胞内的病毒或抗原可被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着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斑点状黄绿色荧光,根据所用抗体的特异性判断为何种病毒感染。
 
表80-4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征
病毒
增殖指征
CPE病毒
小RNA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腺病毒
副粘病毒
HIV
非CPE病毒
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细胞园缩、单层破坏
细胞肿大变园
细胞变园堆积成葡萄状
多核巨细胞(合胞体)
红细胞吸附现象
干扰并阻止其他病毒(如ECHO病毒)的细胞致病作用
 
 
(2)红细胞吸附现象(Hemadsorption phenomenon) 流感病毒和某些副粘病毒感染细胞后24-48小时,以细胞膜上出现病毒的血凝素,能吸附豚鼠、鸡等动物及人的红细胞,发生红细胞吸附现象。若加入相应的抗血清,可中和病毒血凝素、抑制红细胞吸附现象的发生,称为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这一现象不仅可作为这类病毒增殖的指征,还可作为初步鉴定。
 
(3)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可以干扰另一种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增殖,这种现象叫干扰现象。前者为不产生CPE的病毒(如风疹病毒)但能干扰以后进入的病毒(如ECHO病毒)增殖,使后者进入宿主细胞不再生产CPE。
 
2.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测定
 
空斑形成单位 (Plaque-forming unit ,PFU) 测定 这是一种测定病毒感染性比较准确的方法。将适当浓度的病毒悬液接种到生长单层细胞的玻璃平皿或扁瓶中,当病毒吸附于细胞上后,再在其上复盖一层溶化的半固体营养琼脂层,待凝固后,孵育培养。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后,每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在单层细胞中产生一个局限性的感染细胞病灶,病灶逐渐扩大,若用中性红等活性染料着色,在红色的的背景中显出没有着色的“空斑”,清楚可见。由于每个空斑由单个病毒颗粒复制形成,所以病毒悬液的滴度可以用每毫升空斑形成单位(PFU)来表示。
 
(2)50%致死量(LD50)或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的测定 本法可估计所含病毒的感染量。方法是测定病毒感染鸡胚,易感动物或组织培养后,引起50%发生死亡或病变的最小病毒量,即将病毒悬液作10倍连续稀释,接种于上述鸡胚,易感动物或组织培养中,经一定时间后,观察细胞或鸡胚病变,如绒毛尿囊膜上产生痘斑或尿囊液有血凝特性,或易感动物发病而死亡等,经统计学方法计算出50%感染量或50%组织细胞感染量,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病毒感染性滴度。
 
3.病毒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病毒悬液经高度浓缩和纯化后,借助磷钨酸负染及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病毒颗粒,根据大小、形态可初步判断病毒属那一科。还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病毒核酸组成、基因组织构、序列同源性比较加以鉴定。
 
4.血清学鉴定 用已知的诊断血清来鉴定。补体结合试验可鉴定病毒科属;中和试验或血凝捣蛋制试验可鉴定病毒种、型及亚型。从病人检材中分离出病毒株,应结合临床症状,检材来源及流行季节等加以综合分析,并应注意混杂病毒、隐性感染或潜伏病毒的混淆,须用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作血清学试验,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才有意义。

 

上一篇: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1)

下一篇: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3)

相关文章:
抗病毒抗生素的筛选 类病毒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病毒的历史及特点
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代表的螺旋对称杆状病毒的典型结构 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VS抗体检测 鼻拭子与咽拭子两种取样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检中的比较研究
第四版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VTM运送培养基(病毒采样管)原理及特点介绍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