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Sinningiaspeciosa)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球根花卉,别名六雪尼。大岩桐原产于巴西,因其花色繁多,花期长,且在夏季开花,深受人们的喜爱,是著名的室内小盆栽花卉。大岩桐传统以播种、扦插、分球进行繁殖。大岩桐种子极小,每克约2 8万粒,播种对土壤要求高,播种产生的后代易发生性状分离;扦插繁殖系数低,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分球繁殖有株形不整齐的缺点。大岩桐杂交种的观赏价值较高,要保持其优良性状,进行工厂化生产,组织培养成了最有效的繁殖途径。我们对紫花、红花、红花白边、粉红花4个大花品种进行了组培研究,并获得了成功,可为工厂化生产大岩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大岩桐的幼嫩叶片。
1 2 方法
MS培养基,(1)6-BA1.0(单位mg/1,以下同)+NAA0.1,(2)6-BA0.5+NAA0.1,(3)6-BA0.3+NAA0.1,(4)IBA0.6。各附加琼脂8克/升,糖30克/升,其中(4)糖减半、MS大量元素减半。pH5.7,温度20-25℃,光照强度2000lux,光照时间12-16h/d。
2 结果与分析
2 1 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分化
切取盆栽大岩桐的幼嫩叶片(带叶柄切下),用肥皂水仔细擦洗(因其叶表面具有绒毛,较难清洗),然后在自来水下冲洗15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2遍。在无菌工作台上,将洗净的叶片先用75%酒精浸泡5秒,倾出酒精,用0 1%氯化汞溶液处理5-6分钟,取出,用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切去叶柄,叶片切成8×8mm小块,平放在(1)号培养基中。经过15天培养,外植体弯曲、膨大增厚。30天后,切口处产生少量颗粒状愈伤组织,在外植体的不定部位产生瘤状、浅黄绿色愈伤组织。转入新的(1)号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继续生长。45天后,愈伤组织分化出小芽眼,继续培养,70天后,叶片几乎长满了芽眼,同时芽逐渐抽长。
2 2 继代增殖培养
将带芽愈伤组织分切成小块,转入(2)号培养基中,每瓶4-5块,每月转瓶一次。芽继续分化并生长。将大的芽单独切下,接入(3)号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10天后,在芽的基部形成丛生芽,25天后丛生芽长大。将丛生芽切割,转入(3)号培养基,每25-30天转瓶一次,可得到大量小苗。
2 3 生根培养
将高2cm以上、带有4-6片叶的小苗切下,接在(4)号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7天后开始生根,12-15天可得到生根良好的小植株。
2 4 炼苗移栽
组培苗的移栽环节是关键。先将生根好的瓶苗搬到室外进行炼苗培养:首先,将瓶盖轻轻拧松,放于阴凉处,7天后观察叶片颜色变深,10天左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先将苗基部及根部的琼脂洗干净,注意不要伤根和折断叶片。用珍珠岩为介质进行假植,先用竹棍戳孔,将苗的根顺好,再用手指轻压根茎部的介质,使苗固定。移好后,浇透水,宜用喷雾,避免水流太大将苗冲倒。浇完水察看有否倒伏的小苗,及时予以扶正、固定。加盖薄膜保湿,10天后小苗挺立,可揭开。若是在夏天移栽,要注意遮荫,待小苗成活后再掀开遮阳网。小苗移栽的前期,要保持80%以上空气湿度,可用喷雾加湿。成活率可达95%以上。小苗成活后,可结合浇水每周喷施叶面肥1次,以尿素和三要素复合肥交互使用,浓度不可太高,0 1%即可。
上一篇:食用仙人掌组培快繁技术
下一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