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接种操作区
为避免在接种过程中污染环境以及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培养物,接种均应在接种罩或无菌室内进行,此外细菌学实验室所必需的设备还包括无菌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和生物安全实验室。
(一)接种罩 接种罩的式样很多,可用木框和玻璃制成,亦有用有机玻璃制成。接种罩在用前先以3%石炭酸或来苏轻拭,内需装有紫外线杀菌灯,用前可先行照射,以保证罩内无尘埃和细菌。操作结束后,应立即清理内部,并作罩内消毒处理。
(二)无菌工作台 又称超净工作台(super clean bench),目前多采用垂直层流的气流形式。通过变速离心风机将负压箱内经过预滤器过滤的空气压入静压箱,再经高效过滤器进行二级过滤,从出风面吹出的洁净气流,以一定的和均匀的断面风速通过工作区时,将尘埃颗粒和微生物颗粒带走,从而形成无尘无菌的工作环境。使用时应提前50分钟打开紫外线杀菌灯,30分钟后关闭并启动送风机。净化区内严禁存放不必要的物件,以保持洁净气流型不受干扰。
(三)无菌室 无菌室又称洁净室(clean room),是在实验室内部安装的用于无菌操作的小室。室内应有空气过滤装置、紫外线杀菌灯等。
(四)生物安全柜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目前微生物试验中多采用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负压过滤排风柜。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简称“BSL实验室”,是指通过规范的实验设计、实验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建造的实验室。在结构上由一级防护屏障(安全设备)和二级防护屏障(设施)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安全设备和设施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为最低。
六、接种法
根据待检标本的性质,培养目的及所用培养基的种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常用的有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斜面接种法、液体接种法和穿刺接种法。
(一)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
分离培养法就是通过划线使标本或培养物中混杂的多种细菌在培养基表面逐一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以便根据菌落形态及特征,挑选单个菌落,经过移种而获得纯种细菌(纯培养)。
分离细菌最常用的为平板划线分离法。
1.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却后取标本或混合菌液。
2.用左手持起平板,使平皿盖向上放于台面上或打开平皿盖。
3.左手斜持(45℃角)平板,右手持已取材的接种环,在酒精灯上方5~6cm处作连续划线法分离细菌。划线时,接种环与平板呈30~40°角,轻轻接触平板,以腕力平行滑动接种环。应避免将琼脂划破。先在平板上 l/5处轻轻涂布,然后即可左右来回以作连续划线接种,线与线间留有适当距离,做到线密而不重复,将整个平板表面布满划线。
如果菌量较大可采用分区划线法。可将平皿分为若干个区(一般为5个区)。先在平板上 l区轻轻涂布,再在2,3……区划线。每划完一个区域,均将接种环灭菌一次,冷后再化下一个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 l~2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获得单个菌落。
4.划线完毕,盖好皿盖,做好标记将平皿倒置,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二)斜面接种法
主要用于划线分离培养所获得的单个菌落的移种,以得到纯种细菌和保存菌种,以及观察细菌的某些培养特性。
1.取菌种管置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之间,拇指压住管底部上侧面。
2.火焰灭菌接种环。
3.以右手小指与手掌拔取棉塞(如同时持有两管,可用小指与无名指拔取另一棉塞),将管口迅速通过火焰 l~2次。
4.将已灭菌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中,从斜面上取少许菌,迅速伸入待接种的培养基管中,在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底部起向上作曲折连续划线,直至斜面上方顶端。37℃孵箱中培养18~24小时即可观察结果。
(三)液体接种法
肉汤、胨水、发酵管等均系液体培养基。用于增菌,观察细菌生长现象和检测细菌的生化反应等。
1.持好菌种管及培养基管。
2.灭菌接种环,由菌种管取菌,伸入培养基管中,在接近液面的管壁上方轻轻研磨,并沾取少许培养基液体调和,使接种物充分混合于培养基的液体中。
3.液体培养一般以18~24小时观察生长特征为好。
(四)穿刺接种法
试管内半固体培养基采用此法接种,多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做厌氧培养等。亦可用于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
1.持好菌种管和培养基管。
2.以灭菌接种针从菌种管取菌。
3.接种针直刺入培养基的中心(半固体或一般琼脂高层)直达管底部(深入培养基3/4处)或沿管壁刺入(醋酸铅高层),接种后接种针应沿原路退出。
4.经培养后即可观察结果。沿穿刺线生长,线外的培养基清亮者表示细菌无动力;穿刺线模糊不清,或沿穿刺线向外扩散生长,或整个培养基混浊者表示细菌有动力。
七、培养法
根据培养目的和细菌的种类选用最适宜的培养方法。常用的有一般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一)一般培养法
一般培养法系指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等在需氧条件下的培养方法,故又称需氧培养法。将已接种好的置37℃孵箱中培养18~24小时。但标本中菌量很少或难于生长的细菌(如结核分技杆菌)需培养3~7天甚至 l个月才能生长。
(二)二氧化碳培养法
某些细菌的培养,需要5~10%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良好。可采用二氧化碳孵箱,它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温度,使用极为方便。传统的方法则采用烛缸法,将培养基放入缸内,点燃蜡烛放在缸中,加盖(涂以凡士林)密闭。因燃烧而产生CO2大约占5~10%,基本可满足细菌培养的要求。
(三)厌氧培养法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有特殊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应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尽量少接触空气并立刻送检。厌氧菌的培养法可大致分为:①物理学方法:遮断空气法(层积法)、真空法、 空气置换法、厌氧罐培养、厌氧袋法、厌氧手套箱等。②化学方法:焦性没食子酸法、硫乙醇酸钠法、黄磷燃烧法。③生物学方法: 需氧菌共生法、燕麦发芽法。④混合法:真空或气体置换与焦性没食子酸法相结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上一篇:细菌培养检测技术(1)
下一篇:邻单胞菌属及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