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青霉

青霉



录入时间:2012-7-31 9:47:47 来源:原创

 

青霉

(一)分类: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二)分布:广布于空气、土壤(桔皮常见)。

(三)形态:菌丝分隔,形态与曲霉相似,但孢子牛惠呈扫帚状,无顶囊和足细胞,蓝绿色。

(四)繁殖:产分生孢子(无性)有的也进行有性生殖。

(五)用途:

1)生产青霉素(产黄青霉,点青霉)少数生产有机酸。

但是它对人类的危害和威胁也应予高度重视。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类和少量氮非生物盐类等。极易在含糖的食品(饼干、面包)和各种谷物、水果上生,还引起衣物、器材、工业原料霉变。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由于霉变而不能食(饲)用的谷物约占2%,这是一笔相当惊人的经济损失,尤其谷物收割季节,若遇上阴雨袭击,往往造成毁灭性的灾害近年不断发现。霉菌能产生多种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到目前为止,已知霉菌毒素达100种以上。可大致分为肝脏毒、神经毒、肾脏毒、光过敏性皮炎物质及其他五类。

黄曲霉毒素:

其中毒性最强者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①日本的黄变米中毒②英国火鸡X病③苏联醉谷病食物中毒性白血球缺乏病。

1、发现:1960年英国伦敦附近养鸡厂中,十万只火鸡相继于数日内死亡。追踪调查获知,系食用了污染了霉菌的花粉所致。以后查明了是黄曲霉菌。

2、黄曲霉毒素的毒性(B1B2G1G2MP以及衍生物共十多种)

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也是致癌物。其毒性为氰化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B1的半数致死量为0.294mg/kg,按毒理学规定标准凡<1 mg/kg者即属特剧毒物。

黄曲霉毒素经动物实验表明为强致癌物,靶器官为肝脏,亦能引起胃肠病变。动物致肝癌有效剂量比较,黄曲霉毒素B1为每天10微克,二甲基保氢茶为每天9000微克,亚硝胺为每天>50微克,流行病学调查获知,食物中污染黄曲霉毒素高的地区,其肝癌发病率亦高。

3、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菌

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菌主要为黄曲霉及寄生曲霉、黑曲霉等多种曲霉,桔青霉菌、可变青霉菌亦能。

产黄曲霉毒素的真菌侵染粮谷的范围极广。尤以玉米、花生、(豆油)最常见,大米、小米、高粱次之。

4、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黄曲霉毒素B1是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它耐高温,200℃亦不被破坏;高压灭菌121℃下经两小时仅破坏13144小时破坏分子12。紫外线照射亦不能破坏此毒素。黄曲霉毒素耐酸性,只有PH910的碱性条件下可迅速分解。次氯酸钠、氯气、NH3H2O2SO2等可使之破坏。

  另外,多种细菌对黄曲霉毒素有降解能力。某株橙黄色杆菌经12小时可去除该毒素86%。有人将枯草杆菌接入被污染的玉米粉,培养48小时后,以玉米粉喂猪,试验3个月未发生中毒症状,而对照组中,猪肝脏纤维化。1979年,有人报道,将多种菌联合作用,可使黄曲霉毒素去除率达856100%

5、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措施

鉴于黄曲霉毒素的严重危害性,许多国家制定了所允许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于1966年订为含量上限30微克/千克,1970年降为20微克/千克,1975年再降为15微克/千克,我国标准是:玉米、花生油、花生不得超过20微克/千克;大米及其他食油不得超过10微克/千克,其它食品、豆类、粮食不得超过5微克/千克,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捡出。

1)预防措施

可从粮谷作物的生长、收获、贮藏、加工、运输一系列环节中防止霉菌的污染及共滋生。谷物含水量<1314%花生含水量应<89%贮存场所的温度应<7075%。并使用化学药物好,磷化铝、磷化锌等防止霉菌长生并抑制其产毒。

2)黄曲霉毒素的去除

方法较多:①排除破碎的花生粒。②活性碳吸附。③大米黄-6080%存在于米糖中,淘洗去除。④用强碱处理成毒 品如碱片炼花油,使原含量60ug/kg毒素不能检出。

 

上一篇: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胞膜

下一篇: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相关文章:
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定性试液 青霉
麦康凯肌醇阿东醇羧苄青霉素琼脂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检测注意事项
奶中青霉素的检测程序 岛青霉
黄绿青霉 青霉素发酵工艺控制要点
青霉素工艺控制 青霉素过敏反应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