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调保藏指用阻气性材料将食品密封于一个改变了气体的环境中,从而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生化活性,达到延长食品货架寿命的目的。
气调保藏法的发展历史
气调保藏法(气调冷藏法)是指在冷藏的基础上,调整环境气体的组成以延长食品寿命和货架寿命的方法 气调冷藏技术主要应用于果蔬保鲜方面,但如今已经发展到肉、禽、鱼、焙烤食品及其他方便食品的保鲜。该技术最早应用于果蔬:
法国科学家首先研究了空气对苹果成熟的影响,于1821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获得了科学院物理奖。
1860年英国建立了一座气密性较高的贮藏库,贮藏苹果库温不超过l℃。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质量良好,但当时未被重视。
1916年英国的凯德和韦斯德两人对苹果进行气调贮藏。开始只调节空气成分,试验失败。以后在冷藏的基础上调节气体成分,试验成功。
1929年在英国建立了第一座气调库,贮藏苹果30吨,库内气体含氧量为3%-5%、二氧化碳为10%。
1933-1941年英国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于1941年发表报告,提供了气体成分和温度参考数据,以及气调库的建筑方法和气调库的操作等有关问题。
1962年美国研制成功燃料冲洗式气体发生器,用丙烷来燃烧,使空气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高。从此达到了真正的气调贮藏,使气调冷藏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对气调贮藏研究始于70年代后期,于1978年在北京建成第一座50吨的实验性气调库。但在生产和商业中的应用仅是近几年的事。
气调冷藏的基本原理
在一定的封闭体系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成的调节气体,以此来抑制食品本身引起食品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或抑制作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活动过程。
气调主要以调节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主,因为: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食品自身生理生化过程和微生物作用过程,多数与氧和二氧化碳有关。另一方面,许多食品的变质过程要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许多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有直接抑制作用。气调冷藏技术的核心是使空气组分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而氧气的浓度↓,配合适当的低温条件,来延长食品的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