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红色毛癣菌是毛癣菌属下的一个种。红色毛癣菌是一种人源的皮癣菌,引起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如手癣、足癣、头癣等。
定义
红色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是毛癣菌属。红色毛癣菌是引致东南亚地区及澳洲北部的原住民体癣的真菌,且随着越战的发展,由返回国家的军人及难民被带至世界各地。现时世界各地大部份皮癣的病源多是由红色毛癣菌引致的。局部性的皮癣,可用止痒杀菌的药物涂擦患处。
治疗红色毛癣菌可用比之可——水杨酸复合洗剂",它是治疗足癣的非处方药药品。
【用法用量】外用。使用时将粉剂1包(15克),与液剂1袋(6克)同时倾入1000毫升沸水中溶解,待温热(45度左右)后,将患手置入药液中浸泡30分钟,晾干即可,每次1剂,每日1次,连用2日,即可奏效。但严重糜烂型手癣患者禁用。
编辑本段分类 域: 真核域(Eukaryota)
界: 真菌界(Fungi)
门: 子囊菌门(Ascomycota)
亚门: 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
纲: (Eurotiomycetes)
科: 裸囊菌科(Arthrodermataceae)
属: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种: 红色毛癣菌(T. rubrum)
学名 :Trichophyton rubrum
传统鉴别主要依据 生理生化等方法,但红色毛癣菌的菌落产红现象受培养基类型、pH、培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用PCR方法,以微小卫星DNA引物,对这2种癣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它们区分开来。
培养形态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菌株:本研究采用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23株。红色毛癣菌中11株来自上海地区,3株来自徐州地区,8株来自重庆地区,1株来自广州地区,表型中羊毛型、绒毛型16株,粉末、沟纹型6株,颗粒型1株;所有菌株均经上海长征医院真菌室作形态学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尿素琼脂培养基鉴定。
[2] 主要试剂:DNA抽提缓冲液按文献配制[2],氯化苄为上海试剂三厂产品,TaqDNA聚合酶、PCR反应缓冲液、dNTPs为日本Takara公司产品。
[3] DNA制备:实验菌株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平皿上28℃培养2周,无菌牙签刮取菌丝体,采用氯化苄法提取基因组DNA[2]。
[4] PCR扩增:以寡核苷酸重复序列(GACA)4、(GTG)5及M13中心序列(5′-GAGGGTGGCGGTTCT-3′)等3种引物,对抽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积20μL,其中包括:2μL10×PCR反应缓冲液(其中含Mg?2mmol/L),1μLdNTPs(2.5mmol/L),2μL引物(10μmol/L),1μLDNA模板(50ng/μL),1UrTaqDNA聚合酶(5U/μL)。反应条件:①(GACA)4:起始变性94℃5min;94℃1min,退火47℃1min,延伸72℃1min,38个循环;72℃延伸5min。②M13中心序列及(GTG)5:起始变性94℃5min;94℃1min,退火50℃1min,延伸72℃80s,35个循环;72℃延伸6min。产物于1.2%琼脂糖凝胶电泳3V/cm,1.5h,紫外灯下照相记录。
结果
在电泳凝胶上,可观察到3种引物扩增下红色毛癣菌呈现不同的带型。在(GACA)4作引物时,红色毛癣菌的主要扩增条带有3条,大小约1100bp、950bp、600bp左右,特征主条带为950bp、1050bp2条。特征条带的差距相当明显、直观。
培养菌株93株(阳性率88.57%),其中犬小孢子菌90株(占培养菌株的96.77%),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白念珠菌各1株(各占1.08%)。
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 IC值分别为0.0002%~0.0008%、0.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