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斜面培养基相对和并列的概念是:平面培养基、高层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倒在培养皿内,凝固成平面的称为平板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及研究菌类的某些特性;分装在试管内,直立凝固而制成的称为高层培养基,这样接入菌种后虽然发育的面小了一点,但培养基的厚度增大,营养丰富,时间长些也不容易干燥、开裂,常用于保存菌种。
制作方法
1、配制溶液
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对
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2、调节pH值
用pH试纸(或pH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
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值为止。
3、过滤
用
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
4、分装
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
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5、加棉塞
分装完毕后,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棉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
脱脂棉吸水使棉塞无法使用。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拇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1个长棒形的棉塞。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
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
(1)制作斜面培养基。在实验台上放1支长0.5~1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1厘米左右。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10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铺放培养基后放置15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末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
有一种简捷快速制备斜面培养基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制作培养基斜面,传统的方法是将试管每10支为一组扎成一捆,高压灭菌后,一支一支地摆成斜面,操作比较烦琐,占用面积又多,造成诸多不便。
1、将胶合板截成长18厘米(与试管长度相等或略短)、宽9厘米(比并排5支试管直径的总和略窄)的小块备用。
2、在并排5支试管上面平置截好的胶合板,再在胶合板上面并排放5支试管,然后将试管的上、下端分别用牛皮纸包好,用线扎紧,使胶合板两侧的试管保持平行,置高压锅中灭菌。
3、高压灭菌后,经自然冷却,待气压降至零时,将高压锅的锅盖打开点,当棉塞水分充分蒸发后取出,不用拆捆,直接摆成斜面。大量制斜面时,既快捷又很少占用空间,非常方便,还便于保温,减缓凝结速度,充分吸收游离水分。
4、如需将斜面培养基保存一段时间,可在灭菌前将聚丙烯塑料袋套在试管外并扎紧袋口,灭菌后取出,直接摆成斜面,可防止水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