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页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vbnc细菌

vbnc细菌


录入时间:2013-5-28 9:31:43 来源:海博生物

VBNC(viable but non-culture)指的是有些微生物可以在它们的栖息地被检测到存在,但不能在实验室进行人工培养。这不是绝对的,随着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那些过去不能被培养的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则可以被培养。这个现象反应了人们对科学认知的局限性和阶段性。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 V.cholerae和E.coli 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伸长),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在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下,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培养时,这些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仍可以伸长生长,证明其仍然存活,并非死亡.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如 V.cholerae 即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越冬.至今已有多种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报道,许多G-菌及某些不形成芽胞的G+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入该状态.这些细菌通过进入VBNC状态,得以渡过难关并存活下来,成为细菌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现在,细菌VBNC状态已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对传统的微生态学、食品安全、水质监测、菌种保藏及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认识
处于VBNC状态的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细菌细胞比前者体积明显缩小,形态由杆状变成了球形,但细胞膜和细壁是完整的,不是细菌L型,,体内较少核糖体.。有些致病菌丧失致病力。目前,已有30余种菌被证实可以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常见的有: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杆菌、产气肠杆菌、粪链球菌、肺炎杆菌、宋内志贺氏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不少研究者怀疑,细菌的VBNC似乎是细胞的“类芽孢”阶段。但徐怀恕等(1997)认为非可培养细胞与芽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能形成芽孢的枯草杆菌的芽孢是细胞发育的某一个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它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一般来讲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抗性。从电镜下可看到芽孢因具有高密度壁,而呈现较深的颜色,但细胞仍维持原有的形状,并不因芽孢的出现而改变。而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且由于细胞内核酸物质密度的降低而颜色较浅。因此,可以认为非可培养状态并不是芽孢。
VBNC与L型细胞的区别:细胞在某些环境条件下能形成变异型即细胞L型。细胞L型没有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呈球形,杆状及丝状体等多形态。蒋玖等曾通过氨节青霉素诱导法和鱼胆汁诱导法得到霍乱弧菌的细胞L型。但徐怀恕等(1997)通过电镜,观察了382个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细胞,发现每个细胞的细胞壁都是完整的.因此他们认为非可培养的霍乱弧菌不是细菌L型。
目前检验检疫系统流行的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用常规培养法。由于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存在和发现,常规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应重新审查,因为常规培养法不能检测出在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仍然具有毒力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的非可培养状态的致病菌和粪便污染指示菌。很大比重的进出口食品为冷冻食品,由于低温、干燥等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很多细菌可能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形式存在。这些常规法检测不出来的细菌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应引起检验检疫系统细菌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
上一篇: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下一篇:补体结合反应
相关文章:
微生物知识
技术文章
行业资讯
最新产品
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上商城 | 加入收藏 | 在线客服 | 网站地图 培养基| 显色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