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沉降菌监测

沉降菌监测



录入时间:2016-5-30 15:32:49 来源:青岛海博生物

1、方法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2010

沉降法: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中,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其繁殖到可见菌落并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2、沉降皿

沉降皿:直径90mm*15mm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TSA

        沙氏琼脂(SDA

培养条件:同浮游菌监测

培养基质量:

  应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1921)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1)培养基制备要求

2)培养基贮藏要求

3)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试验

  用于环境监控的培养基须特别防护,最好要双层包装和终端灭菌,如果不能采用终端灭菌的培养基,那么在使用前应进行100%的预培养以防止外来的污染物带到环境中及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关键问题:暴露蒸发失水,会降低培养基的某些微生物的生长。

  单向气流暴露4小时,TSA版失重16%

  为了延长暴露和培养基的时间,同时确保平皿仍然提供可靠的结果,沉降皿可以浇注到一个特定的高浇注线。

包装:通常是双重或三重包装,这取决于洁净室的级别。最外层包装进入下一个最高级别的洁净室中之后被移除。对于A级(ISO5级)洁净室和隔离器,三层透明包装时最合适的。

隔离器的沉降皿:最内层的包装材料必须是过氧化氢蒸汽不可渗透的,以确保这种常用的消毒剂不会转移的培养基上,采样后抑制微生物生长,最好使用为隔离器设计的培养基。

3、监测

1)人员的清洁、消毒和着装

2)在温度、湿度、压力的测试之后进行

3)明确测试状态,静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一般应动态监测

4)开启净化空调系统

单向流、静态10min以上,非单向流30min以上

5)最少采样点数

面积(m³)

A

B

静态   动态

C

D

10

2~3

2~3    2

2

2

10~20

4

4     2

2

2

20~40

8

8     2

2

2

注:A级(单向流)面积指送风口表面积;任何小的洁净区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

6)采样位置:

离地面0.8-1.5m左右,高于工作面

关键设备或关键区域,可增加采样点

7)采样次数:每个点1

8)采样时间:静态30分钟;动态4小时

   单碟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对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9)最少培养皿数:

A

B

静态    动态

C

D

最小培养皿数

14

14     2

2

2

4、注意事项

1)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采样污染和其他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2)采样注意事项:同悬浮粒子监测

3)培养基质量

4)阴性对照试验  每次或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培养皿

5)日常监测:A级区及无菌隔离系统采样点数目应不小于3个且每个采样点的平皿数应不小于1个。

5、结果判断:

每个测点的沉降菌平均浓度必须低于所选定评定标准中的界限。

在静态测试时,若某测点的沉降游菌的平均浓度超过评定标准,应重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均合格才能判为符合。

6、限度的理解:A级<1cfu/

   举例:监测了左中右3个位置,1/位置

序号

1

2

3

4

1

1cfu

1cfu

0

纠偏

2

1cfu

0

0

警戒或纠偏

3

0

0

0

合格

4

1cfu

0

0

纠偏

不合格结果:3个沉降碟平均菌落数≥1cfu

 

上一篇:浮游菌监测

下一篇:表面微生物监测

相关文章: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的要点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沉降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 洁净室沉降菌的测定
尘埃颗粒数、沉降菌和浮游菌 沉降菌测试注意事项
暴露平板法测定空气沉降菌 沉降法监测无菌室消毒效果
沉降菌的检测方法: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洁净室(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操作规程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