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细菌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肠球菌致病机制

肠球菌致病机制



录入时间:2016-8-8 16:06:22 来源:青岛海博生物

  肠球菌的致病机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细胞溶解素、明胶酶E、肠球菌属表面、肠球菌属胶原蛋白黏附素。

细胞溶解素

   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细菌外毒素,通过质粒传播肠球菌属毒力因子,具有细胞毒性,能溶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使细胞死亡,刺激产生炎症因子,继而破坏靶细胞达到致病结果。

明胶酶E

   金属蛋白酶,间接促进潜在供体菌与受体菌结合,有利于致病质粒播散促进炎症发展及过氧化物的产生。激活肠球菌属自溶素,使肠球菌链的长度缩短,有利于肠球菌属在宿主组织内扩散。清除肠球菌属表面合成异常的致病蛋白,有利于合成正常的志斌蛋白在肠球菌属表面停留发挥致病作用。直接或间接讲解宿主细胞的胶原蛋白或组织蛋白,使宿主细胞丧失完整性,有利于肠球菌属及其致病物质向组织周围扩散。

肠球菌表面蛋白

   肠球菌表面蛋白使肠球菌属表面分子量最大的一种蛋白质。大分子肠球菌属表面蛋白有利于肠球菌属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小分子肠球菌属表面蛋白有毅力肠球菌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清楚作用。

肠球菌属胶原蛋白黏附素

   肠球菌属胶原蛋白黏附素属于黏附素之一,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和结构糖蛋白均属于胞外矩阵蛋白。正常情况下他们被上皮细胞或皮细胞覆盖,不易被细菌黏附。发生损伤时组织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胞外矩阵蛋白暴露,细菌在黏附素作用下定植,导致发生感染。

聚集物质

   聚集物质是肠球菌属表面唯一有聚间集作用的表面蛋白,可以介导肠球菌属与宿主细胞之间的黏附,促进致病治理的转移和感染发生。

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

   粪肠球菌心内膜炎抗原是肠球菌的黏附素表面蛋白,被证实具有黏附功能,可能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关。


 

上一篇: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征求意见稿)(二)

下一篇: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检验

相关文章:
屎肠球菌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滤膜肠球菌琼脂用途及使用方法
肠球菌显色培养基原理及使用方法 粪肠球菌琼脂培养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肠球菌肉汤原理和使用方法 肠球菌快速酶纸片试验试剂
屎肠球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粪肠球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肠球菌属和漫游菌属 Pfizer肠球菌选择性琼脂原理及实验现象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