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把秸秆“吃干榨净”变乙醇 2008-04-22
2008-4-22 14:08:10
废弃的玉米秸秆经过一系列转化,竟神奇地变成燃料乙醇。坐落于东平县内的山东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兴建的国内首条“年产3000吨秸秆酶解发酵燃料乙醇示范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现连续生产,并通过自主创新,攻克生产成本关,为产业化生产铺平了道路。
据山东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每7吨秸秆可产出1吨乙醇,每吨成本4500元,比用粮食生产乙醇低近 1000元。该项目是由中科院和山东泽生生物科技公司经过两年多的攻关共同完成,拥有35项专利,其中国家专利15项,部分技术国际领先。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110立方米的固态菌种发酵反应器,形成秸秆无污染汽爆处理系统,研发出秸秆固相酶解、同步发酵、吸附分离三重耦合新技术,是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
普通玉米秸秆经过汽爆和酶解,变成纯度超过90%的合格酒精,这一技术突破被誉为“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重大创新。该项目于2006年5月建成投产,同年8月获中科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2007年3月被评为省“节省100项”首批项目,2007年6月申报国家节能备选项目并通过审核。同时,该企业与中科院合作的“木质纤维素生产功能糖产品及综合利用”研究,于2007年8月通过中试鉴定,被确立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泽生公司正着手将生产能力扩至年产1万吨,并最终达到6万吨,6万吨项目建成后,可年消耗秸秆42万吨,消化周边玉米秸秆45万亩,40万农民受益,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同时,与香港中电集团进行项目论证,在利用秸秆生产主要产品乙醇的过程中,对工艺综合优化,提取功能糖、木糖等副产品,生产的残渣压缩成木棒,作为生物质能发电原料。届时,秸秆利用将实现“全循环”。目前,该项目按每公斤0.15元价格收购干玉米秸秆,消化周边玉米秸秆2.5万亩,促进户均增收近300元,亩增效益140元,一改过去农民就地焚烧秸秆的习惯。
东平县是农业大县,面积1343平方公里,有耕地94万亩,年产秸秆70万吨。该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项目全部建成后,依托鲁西南粮食主产区为基地,辐射梁山、汶上、肥城等周边县市,前景广阔。
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是青贮和过腹还田、直接还田,青贮和过腹还田需要发达的养殖业作基础,直接还田需要新型农机的推广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也有的地方发展秸秆沼气、用秸秆种养食用菌、加工饲料等,利用率相对较低。
因焚烧秸秆产生的滚滚“狼烟”一度备受社会关注,探寻焚烧秸秆的原因,农民说:“做饭烧火不用它,施肥不合适,没什么用,还占地方,尽管国家提倡将秸秆粉碎还田,但是直接还田影响播种,租用粉碎机还得花钱,最后只有烧了呗。”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的改变,在农村,秸秆成了真正的农业废弃物。焚烧秸秆产生的浓烟不但影响环境和交通,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的浪费。科技部门介绍,秸秆的结构特征,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实现3个层次的利用:提取半纤维素制功能糖,提取纤维素制燃料乙醇,剩余的木质素压缩成固体燃料,通过综合利用,把秸秆“吃干榨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据了解,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成熟,但不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全国有6亿多吨秸秆,通过该技术理论上可转化出8000多万吨燃料乙醇,相当于节约原油近3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