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海博原创文章——知识拓展->海产品常见菌及预防措施

海产品常见菌及预防措施

丁鑫鑫
录入时间:2025/4/17 10:11:16 来源:青岛海博生物

  海产品中常见的细菌主要包括自然存在于海洋环境或通过污染进入的细菌,其中部分菌种可能对人体有害,引发食源性疾病或加速海产品腐败。以下是主要的几类细菌及其特性:


一、常见致病性海生菌

  1. 弧菌属

  1)副溶血性弧菌 

  来源:海水、贝类(牡蛎、蛤蜊)、甲壳类(虾、蟹)。 

  危害:引发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水样腹泻、腹痛、呕吐,严重者可能脱水。 

  特点:嗜盐性,需在含盐环境中生长,夏季高发。

  2)创伤弧菌

  来源:生蚝等生食海鲜。 

  危害:通过伤口感染或食用感染,可导致败血症、坏死性筋膜炎(“食肉菌”感染),死亡率高(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最大)。

  3)霍乱弧菌 

  来源:受污染的海水或海产品。 

  危害:引发霍乱,导致剧烈水样腹泻和电解质失衡。

  2. 气单胞菌属

  嗜水气单胞菌

  来源:淡水与海水交界区域的鱼类、贝类。 

  危害:导致腹泻、伤口感染,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

  3. 沙门氏菌

  来源:海产品可能因加工环境或水源污染携带沙门氏菌。 

  危害:典型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严重者需抗生素治疗。

  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来源:冷藏海产品(如烟熏三文鱼)。 

  危害:耐低温,可引发李斯特菌病(孕妇、老人、免疫力低下者易重症)。


二、常见腐败菌(非致病但加速变质)

  1. 假单胞菌属

  荧光假单胞菌

  特点 :产生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导致海产品产生腥臭味和黏液。

  2. 希瓦氏菌 

  腐败希瓦氏菌 

  特点:分解三甲胺氧化物(TMAO)生成三甲胺(腥味来源),加速鱼类腐败。

  3. 交替单胞菌

  作用:在低温海水中活跃,分解海产品中的有机质,导致变色和异味。


三、防控与安全建议

  1. 避免生食高风险海产品:生蚝、刺身等需确保来源可靠,免疫功能低下者避免生食。

  2.充分加热:加热至内部温度≥63°C(如贝类煮至开口)可灭活多数致病菌。

  3.低温保存:冷藏(≤4°C)或冷冻(-18°C)抑制细菌繁殖,但耐冷菌(如李斯特菌)仍需警惕。

  4.处理卫生:避免交叉污染(生熟分开),处理海鲜后彻底清洁用具和双手。

  5.高风险人群注意: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应避免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海鲜。


四、总结

  海产品中常见的细菌既有致病性弧菌、沙门氏菌等健康威胁,也有加速腐败的假单胞菌、希瓦氏菌。通过科学烹饪、规范储存和严格卫生管理,可显著降低感染和变质风险。



: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李斯特氏菌的协同溶血试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