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是指正常寄居在人体体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不同种类及数量的微生物群的总称。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其不致病且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
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依存,目前已知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作用有以下四种:
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与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在定植处形成一层细菌生物膜或膜菌群,对机体起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其机制是寄居的正常菌群,通过空间占位、营养竞争及产生有害代谢产物以抵制病原菌定植或将其杀死。抗生素使用不当会破坏这一保护作用,导致病原菌的侵入。
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在生命活动中,能影响和参与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与转化合成。例如,肠道正常菌群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能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供宿主吸收。此外,正常菌群还参与人体的胆汁代谢、胆固醇代谢及激素转化等过程。
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可以促进宿主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与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物质对具有交叉抗原组分的致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与其受内环境定居细菌抗原的刺激有密切关系。例如,肠道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能诱导分泌型IgA的产生,激活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对胃肠道抗感染免疫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4.抗衰老作用:研究表明,人一生的不同阶段,肠道正常菌群的构成和数量是不一样的,它与人体的发育、成熟和衰老有一定的关联。例如,健康新生儿肠道中的细菌约80%是双歧杆菌,成年后这类菌逐渐减少,老年后产生有害物质的芽孢杆菌类增多。这是肠道菌群与人体肠道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人体肠道能够维持一个有利于机体健康的生态内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是有益的。此外,正常菌群也具有抗肿瘤和排毒作用。
微生态失调,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菌群失调是最常见的微生太失调。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因素包括一切干扰宿主及正常微生物群的因素,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以及手术和插管等侵入性诊疗操作均有可能引发微生态失调,导致感染。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志贺氏菌的活化、保存及鉴定
下一篇:人体内的机会致病菌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