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维持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成为致病菌,这类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也称机会性致病菌。由机会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主要由宿主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所致。机会致病菌产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种:
1. 定居部位改变:某些细菌离开正常寄居部位,进入其他部位生长、繁殖,进而感染致病。例如大肠埃希氏菌从寄居的肠道进入泌尿系统引起尿道炎、膀胱炎,或通过手术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等。
2.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大量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及AIDS患者晚期等,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正常菌群在寄居部位引起感染灶,进而穿透黏膜屏障进入组织或血液扩散。
3. 菌群失调:正常寄居在某部位的微生物种群发生改变或各种群数量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成为菌群失调。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而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菌群失调时,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原发感染的治疗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的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艰难梭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表现有假膜性肠炎、鹅口疮、阴道炎及败血症等。
近年来有关人体肠道菌群的研究表明,成年人肠道内存在着1000种以上的细菌,其基因的总量大约是人体基因量的100倍,故肠道菌群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在肠道菌群中有160多种细菌构成了核心的细菌种类,其中主要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细菌。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便形成了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当人体肠菌群的种类及数量及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集体可能会出现代谢功能紊乱、慢性炎症、自认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人体内的正常菌群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