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微生物监测是评估近岸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其采样点位的科学布设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文结合《HJ 91.2—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HJ 494—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两项标准,系统阐述近岸河流水域微生物采样点位的布置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实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一、采样点位布置方法
1.监测断面的类型与布设原则
根据HJ 91.2—2022要求,近岸河流水域监测需设置以下三类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前,避开污染源汇入处,用于获取背景水质数据。
(2)控制断面:设置在主要排污口下游500米~1000米处,以反映污染物扩散后的水质特征;特殊区域(如水源保护区、渔业区)需增设控制断面。
(3)削减断面:布设于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以外,用于评估污染物经自净后的浓度变化。
此外,若河流受潮汐影响(如近岸河口段),需考虑潮汐涨落对水质的影响,适当增加监测频率或调整断面位置。
2.采样垂线与点位的布设
(1)垂线数量确定
根据水面宽度确定垂线数:
≤50米:设1条中泓垂线;50米~100米:左、右岸各1条垂线;>100米:左、中、右各1条垂线。
(2)采样点层次划分
根据水深设置垂线上的采样点:
≤5米:仅表层(水面下0.3米~0.5米);5~10米:表层和底层(河底以上0.5米);>10米:增加中层(1/2水深处)。
特殊场景:若存在温度分层(如夏季深水区),需在温跃层上下增设采样点,以反映微生物分布的垂直差异。
3.采样点位的优化与调整
空间覆盖性:兼顾河流主流、支流交汇处及回水区,避免死水区或水流停滞区域。
动态调整:根据水文条件(如丰水期与枯水期)、污染源变化定期复核点位代表性,必要时优化布设。
二、微生物采样的技术要求
具体内容可参考本公司官网文章《近岸河流水域微生物取样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样设备与容器选择
设备要求:使用无菌采样器(如灭菌采水器),避免交叉污染;自动采样设备需符合HJ 494-2009中“瞬时非自动采样”规范。
容器材质:预先灭菌处理的棕色玻璃瓶、聚乙烯瓶或无菌水样采集袋,避免光照导致微生物活性变化。
2.采样操作规范
采样顺序:微生物样品应优先采集,避免其他项目采样干扰水质。
样品体积:根据检测项目需求确定,通常需采集500 mL~1000 mL,确保检测灵敏度,常规微生物检测需采集250 mL ~500 mL水样。
现场记录:详细记录采样时间、水温、pH、流速及周边环境信息,为数据分析提供背景支持。
3.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保存条件:微生物样品需冷藏(4℃)并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若需延迟检测,应采用低温保存或添加保护剂。
运输要求: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冷链运输,防止样品变质。
三、注意事项
1.避免污染的控制措施
采样前处理:清洗采样设备时使用无菌水,避免残留消毒剂影响微生物群落。
操作防护:采样人员需佩戴无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样品瓶口。
2.特殊环境适应性
高浊度水体:需增加采样体积或通过预过滤去除悬浮物干扰。
潮汐河流:需在涨潮和退潮期间分别采样,以评估盐度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
3.质量控制要求
平行样采集:每批次样品至少采集10%的平行样,确保数据可靠性。
空白样设置:包括现场空白和运输空白,用于识别采样过程中的潜在污染。
四、样品采集产品及检测培养基的采购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有各种样品采集产品,客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用途进行选用。
产品 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产品说明及用途 |
CYD004 |
10只/袋10/箱 |
用于水样的无菌采集(圆底立式) |
|
CYD005 |
100个/箱 |
用于水样的无菌采集 |
|
GS069 |
0.4 mg/支*20 |
添加在水样采集袋里使用 |
|
CYD013 |
10只/袋*15/箱 |
用于水样的采集,可采200 mL水 |
|
CYD018 |
10只/袋*15/箱 |
用于水样的无菌采集 |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简述可溶性淀粉在培养基中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