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中的产气现象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导致培养基中出现气泡、裂隙、隆起或液体培养基中形成气柱等可见变化。这一现象常用于细菌的生化鉴定,尤其在区分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与志贺菌)和厌氧菌时具有重要意义。
1.产气现象的常见表现
(1)固体培养基
气泡或裂隙:产气菌落周围可能出现气泡或培养基裂开(如产气荚膜梭菌在血琼脂上形成“双溶血环”并伴随气泡)。
隆起:气体积累导致琼脂层上抬(如某些酵母菌在SDA培养基上)。
(2)液体培养基
杜汉氏小管:倒置于液体培养基中的小管内收集气体(如糖发酵试验中大肠埃希菌产酸产气)。
泡沫或分层:气体产生导致培养基浑浊并伴有泡沫(如某些厌氧菌在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
(3)半固体培养基
裂隙或扩散性生长:产气细菌可导致培养基断裂(如运动性试验中沙门菌的动力与产气现象)。
2.产气机制
微生物通过以下代谢途径产生气体:
糖发酵:
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pH下降)+产气(CO₂+H₂)。
某些细菌仅产酸不产气(如志贺菌)。
氨基酸分解:
变形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H₂S(黑色沉淀)+CO₂。
厌氧呼吸:
产气荚膜梭菌发酵葡萄糖→大量CO₂和H₂,导致组织气肿。
3.实验室检测方法
(1)糖发酵试验
培养基:含糖(如乳糖、葡萄糖)+ pH指示剂(酚红)+杜汉氏小管。
结果判读:
产酸:培养基变黄(pH下降)。
产气:杜汉氏小管内出现气泡(CO₂或H₂)。
(2)三糖铁琼脂(TSI/KIA)
斜面(需氧)与底部(厌氧)反应:
产气:底部裂隙或琼脂隆起。
H₂S:黑色沉淀(如沙门菌、变形杆菌)。
(3)动力-吲哚-尿素(MIU)试验
半固体培养基中产气可能导致培养基断裂,需与动力(扩散生长)区分。
4.注意事项
假阳性:
过度震荡液体培养基可能引入气泡。
杜汉氏小管未完全倒置导致气体逃逸。
假阴性:
某些细菌产气量少(如志贺菌某些菌株可能微弱产气)。
培养时间不足(需24-48小时)。
厌氧菌检测:需使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或厌氧罐培养。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培养基中的溶血现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