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海博原创文章——知识拓展->培养基中常见的抗生素及作用

培养基中常见的抗生素及作用

海博生物技术部
录入时间:2025/7/29 10:30:43 来源:青岛海博生物

  在微生物培养的世界中,抗生素如同精密的环境工程师,通过靶向抑制、选择性筛选和污染防御,为微生物研究构筑起坚实的防护屏障。这些生物活性分子以微克级浓度(通常1–200 μg/mL)即可重塑培养环境,在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抗生素在培养基中的核心功能

1.抑制杂菌生长,守护培养纯度

  抗生素通过靶向细菌特有结构(如细胞壁、核糖体)实现选择性抑制:

  细胞壁抑制剂:青霉素、头孢菌素通过结合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阻断肽聚糖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而溶菌。这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效果显著,而对无细胞壁的真菌无影响,故广泛用于酵母培养中的细菌污染防控。

  膜通透性调节剂:多黏菌素B破坏革兰阴性菌外膜,致胞内物质泄漏;两性霉素B则靶向真菌膜上的麦角固醇,在真菌培养基中抑制细菌污染。

2.筛选工程菌株,推动基因工程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分子克隆中的核心筛选标记:

  氨苄青霉素(50–100μg/mL):携带ampR基因的工程化大肠杆菌可表达β-内酰胺酶降解该药物,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一菌落,而未转化菌被完全抑制。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通过结合30S核糖体亚基阻断蛋白质合成,用于筛选含相应抗性基因的枯草芽孢杆菌等宿主。

3.维持细胞培养稳定性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可有效防止细菌污染,避免养分竞争与毒素累积,保障细胞正常代谢与功能表达。


二、常见抗生素类型及作用机制

表:培养基中九类抗生素的作用特性与典型应用

抗生素类别

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

适用场景

β-内酰胺类

氨苄西林、

头孢哌酮

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交联

革兰阳性菌抑制、工程菌筛选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链霉素

结合30S核糖体,

阻断蛋白质合成

革兰阴性菌抑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阿奇霉素

结合50S核糖体,

抑制肽链延伸

支原体/衣原体选择性培养基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萘啶酮酸

抑制DNA旋转酶,

阻断DNA复制

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分离

多肽类

多粘菌素B、

万古霉素

破坏细胞膜完整性

耐药葡萄球菌筛选、霍乱弧菌分离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

结合30S核糖体,

阻止tRNA进位

立克次体培养、基因表达调控系统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厌氧菌选择性培养

磺胺类

甲氧苄啶(TMP)

阻断叶酸合成途径

复合抑菌剂组分(如幽门螺杆菌培养基)


三、抗生素使用的关键注意事项

1.精准浓度控制

  阈值效应:浓度不足导致抑菌失败,过高则损伤目标微生物。

  氨苄青霉素在大肠杆菌筛选中常用50 μg/mL,但对敏感菌株需降至25 μg/mL;

  庆大霉素>50 μg/mL时可显著降低间充质干细胞迁移速度。

2.耐药性干扰与假阴性风险

  细胞治疗样本中残留的抗生素可能抑制微生物检出。新型培养基通过添加β-内酰胺酶(降解青霉素)和腺苷脱氨酶(灭活氨基糖苷类)中和抗生素活性,提升污染检出率。


结语

  从青霉素发现至今,抗生素已从单纯的“杀菌武器”演化为微生物世界的精密调控工具。随着合成生物学与材料科学的融合,新一代抗生素载体将实现时空精准控释,在保障培养纯度的同时,最小化对微生物生理的干扰。而耐药性监测与中和技术的突破,更将为细胞治疗、疫苗生产等前沿领域筑起安全防线。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知识点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选择性增菌培养基的知识点 简述吐温在培养基中的作用
胨粉类在微生物培养基中的作用 淀粉在微生物培养基中的作用
培养基中的产气现象 培养基中的溶血现象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的介绍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介绍
RPMI-1640培养基 RPMI-1640/HYPOX培养基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