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蛋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较高,还含有少量的糖。禽蛋中虽有些抗微生物侵入和生长的因素,但还是容易被微生物所污染并发生腐败变质。禽蛋中的微生物以能分解利用蛋白质的为主要类群。禽蛋腐败变质以蛋白质腐败为基本特征,有时还出现脂肪酸败和糖类酸败现象。
一、鲜蛋中微生物
正常情况下,家禽的卵巢是无菌的,家禽的输卵管也具有防止和排除微生物污染的机制,如果禽在无菌环境中产蛋,一般来说刚刚产下的蛋是无菌的。但实际上鲜蛋中经常可发现有微生物存在,即使刚产下的蛋也可能有带菌现象。
二、鲜蛋中微生物的来源
1、来自家禽本身。在形成蛋壳之前,排泄腔内细菌向上污染至输卵管,可导致蛋的污染。
2、来自外界的污染。蛋从禽体排出时温度接近禽的体温,若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则蛋内部收缩,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即随着空气穿过蛋壳而进入蛋内。蛋壳外黏膜层易被破坏失去屏障作用。蛋壳上有7000~17000个4~40μ m 大小的气孔,外界的各种微生物可从这些气孔进入蛋内,尤其是储存期长的蛋或洗涤过的蛋,微生物更易侵入。蛋壳表面的微生物很多,整个蛋壳表面有4x106~5x105个细菌;污染严重的蛋,表面的细菌数更高,可达数亿个。蛋壳损伤是造成各种微生物污染蛋的很好机会。
三、微生物进入蛋内的条件
1、微生物进入蛋内的速度与储藏的温度、蛋龄以及污染的程度有关。相对于常规方法冷却,利用CO2气体快速降低蛋的温度可减少进入蛋内的细菌,但即使如此,在7℃条件下储存30d后,两种处理方法的蛋内带菌量差别基本不大。
2、细菌进入蛋内后再达到蛋黄的速度与储藏的温度和污染的程度有关。一项研究表明,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试验肠炎沙门菌( S . enteritidis )从蛋白进入蛋黄的速度,在30℃条件下,1d即可在蛋黄中检测到试验菌;而在7℃条件下,14d之后,蛋黄中仍没有检出试验菌。另外的研究还发现,细菌进入蛋黄的速度还与蛋龄有关,如1日龄蛋的蛋黄被染菌速度明显低于储藏4周的蛋,并且蛋黄染菌的速度与染菌数量呈正相关。
禽蛋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从环境中污染的,但禽蛋中带有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如沙门菌等则主要来源于卵巢。禽类吃了含有病原菌的饲料而感染了病,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而侵入卵巢,在形成蛋黄时可混入其中。
四、鲜蛋中微生物的类群
引起鲜蛋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霉菌,酵母菌则较为少见。
(1)鲜蛋中常见的微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埃希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沙雷菌属等,其中前四属细菌是最为常见的腐生菌。
霉菌有枝孢属、青霉属、侧孢霉属、毛霉属、枝霉属、链格孢属等,以前三属最为常见。
鲜蛋中偶然能检出球拟酵母,其他酵母菌较少发现。
(2)鲜蛋中的病原微生物
禽蛋中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沙门菌,如鸡沙门菌( Sal - monella gallinarum )、鸭沙门菌( S . anatum )等。与食物中毒有关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在蛋中也有较高的检出率。
注:
参考文献:李宗军,食品微生物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2:198-199.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抗白念珠菌荧光抗体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