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成功配制一份澄清、均匀、成分精确的培养基是实验成功的基石。然而,培养基配方中总存在一些“顽固分子”——不易溶解的成分,它们不仅考验实验者的耐心,更直接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和微生物的生长。掌握这些成分的特性及科学溶解方法,是提升实验效率和可靠性的关键技能。
一、常见难溶成分类别
主要包括无机盐类、含碳/氮有机化合物、凝固剂、缓冲物质、生长因子/维生素、指示剂等。
1、无机盐类主要有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其他金属盐。
磷酸盐常见的有磷酸氢二钾(K2HPO4)、磷酸二氢钾(KH2PO4)、磷酸氢二钠(Na2HPO4)、磷酸二氢钠(NaH2PO4)。虽然单一种类磷酸盐溶解度尚可,但当培养基中同时存在Ca2+、Mg2+、Fe3+等离子时,极易形成难溶的磷酸钙(Ca3(PO4)2)、磷酸镁(Mg3(PO4)2)、磷酸铁(FePO4)等沉淀。这是培养基浑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碳酸盐常见的有碳酸钙(CaCO3),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常用于作为酸碱缓冲剂或提供CO2源(如某些厌氧菌培养基)。其细微颗粒常悬浮于培养基中,形成白色浑浊或沉淀。
硫酸盐、其他金属盐常见的有硫酸镁(MgSO4·7H2O)、硫酸锰(MnSO4)、硫酸亚铁(FeSO4·7H2O)、氯化钙(CaCl2·2H2O)。单独溶解性较好,但MgSO4浓度过高时溶解变慢;FeSO4易氧化生成不溶的氢氧化铁或碱式铁盐沉淀;CaCl2易与磷酸盐、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沉淀。
2、含碳/氮有机化合物
常见有酪蛋白/酪蛋白水解物,部分水解产物或特定肽段溶解性不佳。淀粉,天然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脂类/脂肪酸,完全不溶于水,需特殊处理。某些染料,如中性红、刃天青等,溶解速度较慢。这些大分子、疏水基团或复杂结构导致水溶性差。淀粉需糊化,脂类需乳化或增溶。
3、凝固剂
常见的有琼脂,最常用固体培养基凝固剂。明胶,主要用于鉴定蛋白酶活性或特殊培养。结冷胶,新型微生物凝固剂。这些均为高分子多糖(琼脂、结冷胶)或蛋白质(明胶)。琼脂在冷水中仅溶胀,不溶解;明胶在冷水中溶胀缓慢,溶解需一定温度但过热易破坏;结冷胶溶解需加热并可能需要阳离子协助凝胶。
4、缓冲物质
常见的有HEPES、MOPS、PIPES等Good's缓冲剂。虽然最终可溶,但溶解速度相对较慢,尤其是配制高浓度母液时,需要耐心搅拌或略微加热(注意温度限制)。
5、生长因子/维生素
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及其前体,尽管在普通培养基中不常见)、叶酸、生物素(高浓度时)。脂溶性维生素完全不溶于水;某些水溶性维生素在高浓度或与其他成分共存时也可能溶解缓慢。
6、指示剂
常见的有溴甲酚紫、酚红等。溶解速度较慢,直接加入大量培养基中易形成肉眼难辨的微小颗粒,影响显色判断。
二、科学溶解策略与实用技巧
针对上述“顽固分子”,需采用系统性的溶解策略,核心原则是“分而治之、控制条件、有序混合”。
1、分步溶解与分别制备母液是解决难溶成分,尤其是无机盐沉淀问题的黄金法则。原理是将容易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分开溶解,最后再混合稀释。显著降低局部离子浓度过高导致的沉淀。
关键母液,磷酸盐母液是将配方中的所有磷酸盐溶解在一起。钙/镁/铁盐母液是将CaCl2、MgSO4、FeSO4等溶解在一起(注意FeSO4需新鲜配制并酸化防止氧化)。特别注意钙盐和镁铁盐有时也需分开,尤其是高浓度时。微量元素母液是将CuSO4、ZnSO4、MnSO4、CoCl2等微量元素浓缩溶解(常加微量酸助溶稳定)。碳/氮源母液,如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等可单独或按相容性分组溶解。葡萄糖需单独灭菌或现配现用防止焦化。维生素/生长因子母液,对热敏感的需过滤除菌,单独配制。指示剂/染料母液,配成一定浓度溶液。
将各母液按顺序(通常最后加钙镁铁盐和磷酸盐,且边加边搅拌)缓慢加入已大部分溶解并冷却至室温(或稍温热,约40℃-50℃)的基础培养基稀释液中。避免将浓缩的磷酸盐母液直接倒入浓缩的钙盐母液中。
2、加热助溶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分子、高熔点物质。
适用对象主要为琼脂、明胶、结冷胶、酪蛋白胨、部分无机盐(如MgSO4高浓度时)、某些缓冲剂、淀粉(糊化)。将成分与适量水混合,加热(通常煮沸或近沸)并持续搅拌至完全溶解透明。
琼脂必须煮沸几分钟以上才能完全溶解。溶解后需稍冷却(约50℃-60℃)再分装倾倒,防止玻璃器皿炸裂和冷凝水过多。明胶使用较低温度(40℃-50℃)水浴加热溶解,避免长时间高温破坏其凝固性,加热过度会导致其失去凝固能力。淀粉需加热至糊化温度(约65℃-80℃,视淀粉种类)形成糊精才具有水溶性/增稠性。缓冲剂/盐类加热可加速溶解,但需注意某些成分(如含铵盐)高温可能分解。
3、研磨与过筛的适用对象为初始为较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如结块的碳酸钙、未粉碎好的琼脂条/粉、结块的酪蛋白粉等。
使用研钵将块状物仔细研磨成细粉。对于粉末状但易吸潮结块的成分,可先过筛(如60-80目筛)去除大颗粒团块。优点是显著增加表面积,加速溶解过程。注意研磨需彻底,否则残留颗粒在后续加热溶解中可能成为“核心”难以完全溶解。研磨后及时使用,防止再次吸潮。
4、酸/碱助溶的适用对象是某些在特定pH下溶解度显著增加的成分。
碳酸钙(CaCO3),可先溶于少量稀酸(如醋酸、盐酸)中生成可溶的钙盐(如Ca(CH3COO)2,CaCl2)和CO2,再将此溶液加入培养基中。这是配制含CaCO3的透明培养基(如MRS培养基)的关键。难溶金属盐/氢氧化物,如配制高浓度铁盐溶液,常加入少量无机酸(如几滴HCl或H2SO4)防止水解沉淀。
将难溶成分加入少量酸或碱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将此溶液加入已调好pH的主体培养基中(需考虑加入的酸碱对整体pH的影响,必要时重新调pH)。注意强酸强碱需小心操作,加入后要充分混匀并检查最终pH。该方法可能引入额外离子。
5、增溶与乳化的适用对象是完全不溶于水的脂类、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某些疏水有机物。
方法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助溶和载体吸附等。加入少量无毒或低毒的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司盘(Span)、TritonX-100(注意其应用限制)),帮助形成水包油乳液或胶束增溶。需选择不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种类和浓度。有机溶剂助溶是先将脂溶性物质溶于少量与水混溶的无毒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再将该溶液缓慢加入剧烈搅拌的水或培养基中。需确保最终溶剂浓度对微生物无害(通常很低),且可能挥发。载体吸附是将脂溶性物质吸附到可溶性载体(如环糊精)上增加水溶性。在微生物培养基中应用相对较少。注意增溶剂和溶剂本身可能对某些微生物有抑制或促进作用,需预实验验证。
6、充分搅拌与超声的适用对象是微小颗粒或聚集物的所有溶解过程,特别是溶解初期和加入母液时。
磁力搅拌/机械搅拌,持续、充分的搅拌是确保溶解均匀、防止局部过饱和或沉淀的核心。加入母液时更要边加边快速搅拌。超声处理,对于难溶的细小颗粒、聚集的胶体或高分子,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探头式或水浴式)可以利用空化作用破碎颗粒,加速溶解。需注意超声可能产热或破坏某些敏感物质(如酶、DNA)。搅拌要剧烈且持续,确保整个体系均匀混合,避免“死角”。
7、控制pH的原理是许多物质的溶解度(特别是含离子基团的有机物、金属离子)受pH影响极大。
在溶解某些氨基酸、蛋白质水解物、缓冲剂时,调整到其等电点以外的pH有助于溶解。在混合母液前,将基础培养基的pH预先调整到目标范围(通常接近中性或微酸性),有助于防止磷酸盐、铁盐等沉淀。最终pH的精确调整应在所有成分加入并溶解后进行。
8、对于需要过滤除菌的液体培养基或添加液(如抗生素、维生素、血清),所有成分必须在过滤前完全溶解并澄清。任何微小的不溶颗粒都可能堵塞滤膜。若过滤前发现难以溶解的颗粒,需采用上述方法(加热、调pH、离心去除等)确保溶液澄清透明。
三、常见错误与避坑指南
1、“一锅烩”式溶解,将所有粉末一次性倒入水中搅拌加热,极易导致难溶物包裹、局部浓度过高形成顽固沉淀(尤其是磷酸盐+钙镁铁)。务必分步或使用母液。
2、混合顺序不当,将浓缩的磷酸盐母液直接倒入浓缩的钙盐母液中,瞬间生成大量磷酸钙沉淀。牢记最后稀释混合,顺序加入(先磷后钙镁铁),边加边剧烈搅拌。
3、加热不足或过度
琼脂未煮沸透导致培养基凝固不均、软塌或无法凝固。必须看到溶液完全清亮并持续沸腾几分钟。
明胶过热会破坏其凝固能力。严格控温(<50℃)。
热敏感成分过早加入,如维生素、抗生素、某些糖类在高温下分解失效,应在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合适温度再加入(无菌操作)。
4、搅拌不充分,溶解速度慢,混合不均,易形成沉淀。无论是溶解粉末还是混合母液,强力持续的搅拌必不可少。
5、忽略pH的影响,在溶解或混合过程中未考虑pH对溶解度的作用。预先调好基础液pH,并在最终再精确调整。
6、使用结块或劣质原料,受潮结块的原料即使研磨也可能难以完全溶解。选用优质、干燥的试剂,妥善保存。研磨后尽快使用。
7、溶解水量不足,试图在过少的水中溶解过多固体,导致饱和甚至过饱和,无法完全溶解。确保初始加入足够的水(可略少于最终体积,预留母液和调pH空间)。
四、相关产品
部分溶解需要特别注意方法的培养基:
产品货号 |
产品名称 |
溶解注意事项 |
HB8550 |
培养基中有少量硫酸镁、硫酸亚铁及大量淀粉, 若灭菌前未加热充分溶解, 灭菌后极易出现大量白色胶状沉淀。 |
|
HB0233-12 |
培养基中使用的马铃薯浸粉中含有较多淀粉类成分, 灭菌后的培养基稍浑浊,可能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摇匀倒平板即可。 灭菌前加热煮沸溶解培养基再进行灭菌不易出现沉淀。 |
|
HB0231 |
培养基中的硫酸镁和硫酸亚铁, 灭菌后会形成少量沉淀,摇匀使用即可。 |
|
HB5190-5 |
培养基中含有少量琼脂,因此在灭菌前需加热 煮沸至培养基内的琼脂完全溶解且分布均匀, 方可进行分装,灭菌 |
|
HB8469 |
植物组织培养基,全无机盐配方, 灭菌后有少量沉淀 |
|
HB0120 |
培养基中有少量氯化钙, 灭菌后的培养基稍浑浊,有少量白色沉淀 |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采样袋的发展与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