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详尽、规范的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剂使用说明。本说明旨在为实验室人员提供安全、有效使用消毒剂的标准化操作指南。
一、核心原则
1. 针对性选择
没有一种消毒剂能杀灭所有微生物。必须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种类(如细菌、病毒、真菌、芽孢)、实验活动类型(无菌操作、溢洒处理、日常清洁)和待消毒物体表面材质(金属、塑料、橡胶、仪器表面)来选择最合适的消毒剂。
2.有效浓度
严格按照规定浓度配制和使用。过度稀释会降低消毒效果,随意提高浓度可能损坏设备、增加毒性且未必能提升效果。
3.作用时间
消毒剂必须与微生物接触足够长的时间(通常数分钟到数十分钟)才能生效。立即擦拭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无效。
4.现用现配
许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在稀释后不稳定,易分解失效,应根据需要配制,并标注配制日期和时间,在规定期限内使用。
5.安全第一
所有消毒剂均具有一定毒性和腐蚀性。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二、常用消毒剂种类及使用指南
消毒剂 类型 |
常见 浓度 |
作用 时间 |
适用 范围 |
优点 |
缺点与 注意事项 |
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84消毒液) |
日常消毒:0.1% (1000ppm) 病毒/血液溢洒:0.5% - 1% (5000-10000ppm) (注:通常原液浓度为5%左右) |
10-30分钟 |
1.实验台面、地面日常消毒2.生物安全柜内表面消毒3.血液、培养物溢洒事故处理4.浸泡非金属器械 |
广谱、高效、快速、廉价 |
1.腐蚀金属、漂白衣物2.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3.易被有机物(血液、血清)灭活,溢洒时需先覆盖再高浓度消毒4.不稳定,见光分解,需避光保存、现用现配 |
75%乙醇(酒精) |
75% (v/v) |
3-5分钟 |
1.手部皮肤消毒2.手机、键盘、电话等小范围物体表面3.金属器械(如接种环、剪刀)的短暂消毒/灭菌(火焰燃烧前) |
快速挥发、无残留、使用方便 |
1.对芽孢无效2.易燃,严禁靠近明火3.易挥发,浓度降低后失效4.对亲水性病毒效果较差5.对有机物保护下的微生物效果差 |
季铵盐类消毒剂 |
0.1% - 0.2% |
10-30分钟 |
1.实验室一般环境、台面清洁消毒2.对腐蚀性敏感的器械表面消毒 |
低毒、无腐蚀性、气味小 |
1.对革兰氏阴性菌、某些病毒和芽孢效果差2.易被肥皂、洗涤剂等中和失效3.属于低效消毒剂,不适用于高风险区域 |
醛类消毒剂(如:2%戊二醛) |
2%
|
消毒:20-45分钟灭菌:10小时 |
不耐热医疗器械的冷灭菌(如橡胶、塑料制品) |
广谱、高效、可灭菌、腐蚀性低 |
1.毒性强,对眼睛、呼吸道刺激大,需在通风橱或密闭容器中使用2.作用时间长3.需激活,配制后有效期有限(通常14天) |
过氧化氢类(如:3%-6%过氧化氢) |
3% - 6% |
10-30分钟 |
1.物体表面、设备和空气的消毒(如有雾化设备)2.生物安全柜和隔离器的熏蒸消毒 |
广谱、快速分解为水和氧气、环保 |
1.对金属和织物有轻度漂白和腐蚀作用2.高浓度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
酚类消毒剂(如:来苏儿) |
1% - 3% |
10-30分钟 |
地面、墙壁、垃圾筒的消毒 |
受有机物影响小、性质稳定 |
1.对皮肤有腐蚀和毒性2.气味持久3.对某些病毒和芽孢效果有限4.对环境不友好 |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自然界的“天然调色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