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因素
这是最常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因素。
1.振动与气流
振动:来自地面的人员走动、隔壁的机器、通风系统等。振动会干扰天平传感器稳定读数,导致示值波动。
气流:风、空调风、人员走过带来的空气流动、称量时开关门过快等。气流会对秤盘产生作用力,影响读数。这就是为什么精密天平要放在防风罩内使用。
2.温度变化
环境温度:天平传感器对温度非常敏感。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如阳光直射、空调出风口正对)会导致传感器部件热胀冷缩,产生漂移(读数持续缓慢变化)。
样品温度:称量热的或冷的样品是常见错误。热样品会产生上升气流,产生“浮力效应”,导致读数偏小;冷样品(如刚从干燥器取出的)可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读数持续变大。
3.湿度与静电
湿度: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样品吸收水分,使其质量增加。某些材料(如粉末)还可能结块。对于微量或半微量天平,湿度变化甚至会影响传感器。
静电:在干燥环境中,尤其是称量塑料、玻璃等绝缘材料时,容易产生静电。静电会导致示值不稳定、漂移或重复性差。
4.环境磁场与重力场
对于极高精度的天平,强磁场(如附近的大型电机、磁力搅拌器)可能会干扰传感器的工作。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值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变化。对于精度优于0.1mg的分析天平,如果被移动到不同地点,必须进行校准以适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操作与样品因素
1.样品放置位置(偏载误差)
将样品放在秤盘的不同位置,理论上应该得到相同的读数。但实际上,由于机械结构和传感器限制,会存在微小差异,这称为偏载误差。规范操作要求将样品放在秤盘中央。
2.样品污染与洒落
样品洒落、附着在容器外壁或秤盘上,会直接导致称量错误。尤其是具有腐蚀性、吸湿性或挥发性的样品,需要使用密闭的容器。
3.天平的校准与调整
校准:使用标准砝码对天平的示值进行修正,是保证准确度的关键。天平必须定期(根据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进行校准。
内校:现代电子天平通常内置校准砝码,应按照说明书定期启动内校程序,特别是在温度变化、移动位置或长时间未使用后。
外校:使用更高等级的外部标准砝码进行校准,通常由专业计量人员执行。
4.称量容器的选择
使用过大的称量容器会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受气流和静电影响更大。应选择大小适中、重量轻的容器。
三、仪器自身因素
1.传感器的类型与质量
这是天平的核心。电磁力平衡传感器、应变片传感器等不同类型,其精度、稳定性和成本差异巨大。传感器的制造工艺、材料和老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天平的长期稳定性。
2.分辨率与量程
分辨率:天平可以显示的最小质量单位(如0.1mg,0.01mg)。分辨率越高,对环境和使用的要求也越高。
量程:天平的最大称量能力。通常,在相同量程下,分辨率越高,天平的精度等级越高。但高分辨率天平通常量程较小。
3.机械结构与防风罩
秤盘支架的设计、天平的稳定性、防风罩的密封性都直接影响其抗干扰能力。
4.电子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滤波算法、温度补偿电路、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质量等。好的电子系统能有效过滤短期干扰,并提供稳定的读数。
为了保证天平的精确度,应做到:
①.正确选址与安装:将天平放置在坚固、稳定、无振动的实验台上(如大理石台面),避免阳光直射、空调风、暖气片和门窗气流。
②.充分预热:天平在通电后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通常至少30分钟到数小时,根据精度而定)使传感器和电路达到热稳定。不预热是导致漂移的常见原因。
③.规范操作:
使用前检查水平(观察水平泡)。
称量前归零/去皮。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样品和容器应置于室温。
轻开轻关防风罩,称量间隙保持关闭。
样品置于秤盘中央。
④.定期校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内校,并定期(如每年)由专业机构进行外校和检定。
⑤.日常维护:保持天平清洁,使用软刷或专用工具小心清理洒落的粉末,避免使用强腐蚀性清洁剂。
通过理解并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天平的性能,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称量结果。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同一批琼脂凝胶强度不一致的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