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前准备
1.设备与器材的清洁
实验前需对所有接触样品的器材(如移液器、培养皿、离心管等)进行彻底清洁。建议先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再用75%酒精或紫外线消毒。若器材长时间未使用,需根据其特性进行预处理(如高温高压灭菌或活化处理)。
清洁后,使用无尘布或吸水滤纸吸干表面水分,避免擦拭产生静电或损伤器材表面。
2.试剂的检查与校准
试剂使用前需检查有效期及保存条件,避免使用变质或污染的试剂。
精密仪器(如pH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需定期校准。校准液应使用标准品,并遵循厂家推荐流程。例如,校准后需复验以确保准确性。
二、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控制点
1.环境因素的控制
温度、湿度及光照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例如,酶活性实验需在恒温水浴中进行,细胞培养需在CO₂培养箱中维持稳定环境。
测量参数(如pH、OD值)时,需等待仪器读数稳定(如数值不再波动或指示灯常亮)后再记录。
2.无菌操作规范
涉及细胞或微生物的实验需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操作前开启紫外灯灭菌30分钟,实验人员需佩戴手套、口罩及实验服。
移液枪头、培养瓶等一次性耗材开封后需立即使用,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3.样品处理与重复实验
样品需均匀分装,避免反复冻融。对于关键实验,建议设置平行样本(至少3个重复),取平均值以降低偶然误差。
更换样品时,需彻底清洁接触表面,必要时用待测样品润洗器材,避免交叉污染。
三、实验后处理与记录
1.设备维护与耗材回收
实验结束后,立即清洁仪器(如离心机转子、电极探头等),并按说明书要求保存(如电极需浸泡于专用保护液)。
生物废弃物(如培养液、菌体)需分类处理,尖锐物品放入专用锐器盒,有毒试剂按规范回收。
2.数据记录与追溯
实验过程中需实时记录关键参数(如温度、时间、试剂批次)、异常现象及修正措施,确保数据可追溯。
使用电子表格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存档数据,避免手写记录导致的误差。
四、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人员需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护目镜、手套及实验服。
2.涉及有毒、腐蚀性或挥发性试剂的实验,需在通风橱内操作,并标注明确警示标识。
3.突发情况(如试剂泄漏、设备故障)需立即停止实验,按应急预案处理,并上报负责人。
本文章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请注意甄别。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
上一篇:膜过滤法中采用50毫升水样检测及换算可行性的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