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一、常见奶制品判断变质标准
巴氏杀菌鲜奶,正常为乳白色或微黄,具有清淡乳香。变质后常出现酸臭或霉味;质地上出现絮状凝块、分层、黏稠拉丝等;颜色显著发黄、泛绿时应警惕。包装上,如出现轻微鼓胀或凹陷,可能为内部气体增多(微生物代谢产气)所致,应当留意。
酸奶正常为均质乳状,微酸带香。变质时包装明显膨胀,常由酵母或霉菌产生气体所致;气味由清香转为刺鼻酸味、酒精味或霉味;质地出现异常分层、凝块或大量乳清析出;若表面或内部出现灰绿色霉斑,则绝不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酸奶中乳酸菌会缓慢发酵产酸,保质期内酸度自然上升属于正常现象。
常温奶(UHT灭菌奶),未开封时可常温长存,正常包装牢固无异味。开封后,如气味由乳香变为酸臭、酸味或发酵味,应怀疑变质;质地出现凝块、分层或沉淀(豆腐花状)则表明酸度过高。虽常温奶耐储藏,但若包装受损、过期或运输中受高温震荡,有可能出现轻微膨胀,若未开封有异味或胀包也需谨慎丢弃。
黄油,正常淡黄色,有天然乳脂清香。变质后会产生明显的酸腐味或哈喇(油耗)味;颜色由均匀淡黄变为暗沉、发灰或出现绿色霉斑;质地由紧密可塑变为表面发黏、出水或出现结块。若发现霉斑、明显变色或黏液,应立即丢弃。
二、常见微生物及影响
巴氏杀菌鲜奶在杀菌后仍残留一些耐热细菌,如乳酸菌、嗜热链球菌、湿热球菌、芽孢杆菌等(这些在适宜条件下继续繁殖引起酸败);同时若采集、加工不洁,还可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污染,这些菌在牛奶中繁殖可产生毒素,饮用后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酵母菌也较为常见,能代谢产酸产气,使包装膨胀并产生异味。
酸奶中含丰富乳酸菌(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可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帮助抑制杂菌、延长保质,但过度发酵会产生过酸、刺鼻等不良风味。酸奶易被酵母菌、霉菌及其它杂菌侵袭,且酵母菌可产生大量CO2使包装胀气;霉菌生长会出现霉斑,并可能产生真菌毒素;杂菌(非乳酸菌)增殖会产生苦味、腐败味等异味,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常温奶所用UHT灭菌可杀死绝大部分微生物(包括芽孢),未开封状态下微生物极少。但开封后若置于常温或产生交叉污染,同样会被乳酸菌、酵母、霉菌等污染,导致与鲜奶类似的酸败或霉变。同时需要注意某些耐热芽孢菌(如蜡样芽孢杆菌)在生产过程中若未被完全灭活,开封后也可能激活繁殖,造成风味变化。
黄油的含水量低,细菌不易大量繁殖;但若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可能生霉(常见青霉、毛霉等),产生霉斑并释放霉菌毒素。与微生物相比,黄油更易发生化学氧化(脂肪酸氧化),产生哈喇味和醛酮类物质;长期食用氧化过度的黄油可能导致营养素损失、生成自由基,影响健康。
三、家庭可用检测方法
1、目视检查,可观察颜色和质地。鲜奶和UHT奶应呈乳白色液体,若有明显沉淀、分层或凝块,即为酸败。酸奶正常为均质或轻微分层(乳清析出),若出现大量乳清沉积、结块或乳液分离,应谨慎食用。黄油表面如见霉点或大面积变色、油水分离,应立即丢弃。
2、嗅觉识别,可轻闻气味。正常鲜奶/UHT奶应有淡乳香,变质奶则散发酸败味、酒精味或霉味;酸奶闻起来呈奶香微酸,变质时出现刺鼻酸味或发酵、霉味。黄油正常有奶油香味,变质后出现酸腐味或哈喇味。一旦闻到明显异味,应停止食用。
3、煮沸试验(COB),取约10毫升待测牛奶置于洁净小锅中加热至沸腾,维持约5分钟后离火。如果牛奶出现大块凝固物(豆腐花状)而非仅结一层奶皮,则表明酸度已过高,奶液已变质,这种方法适用于鲜奶和UHT奶。
4、酒精试验,取2毫升牛奶样品,加入等体积、浓度约为68%-72%的乙醇,轻轻摇匀后观察。如果混合液中出现絮状沉淀(酪蛋白凝集),则说明牛奶酸度偏高、可能变质;若未见明显沉淀则为新鲜。此法简便可靠,常用于检测牛奶质量。
5、pH试纸检测:使用pH试纸测定液体pH。新鲜牛奶的pH应在约6.6–6.8之间;若检测值显著低于6.5(pH小于6.5)说明已酸败。酸奶正常pH值较低(约4.5),这时应与保质期、风味结合判断。测量时用干净玻璃棒取适量样品浸湿试纸,迅速比色并记录pH值。
四、乳制品常用灭菌方式
1、巴氏杀菌,常用高温短时(如72℃保持15秒)或低温长时(如65℃保持30分钟)工艺。巴氏杀菌能有效杀灭牛奶中的绝大多数致病菌和抑制酶活性,但有部分耐热芽孢菌和嗜热菌存活,因此巴氏奶必须冷链保存。常温保存时至少冷藏于2℃–6℃,开封后尽快饮用。超高温灭菌(UHT),将牛奶加热至约135℃–150℃,保持2秒–3秒后瞬时冷却。此方法几乎能灭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处理后的牛奶在无菌包装中可常温保存6个月–9个月。但高温处理也会引起部分风味和营养变化,口感较巴氏奶略“煮熟味”。黄油在工业生产中常用巴氏奶油坯加工,可使用巴氏杀菌或更高温度灭菌后的原料。
2、家庭加热处理,对鲜奶和开封后的UHT奶,家庭常用煮沸或微波加热灭菌。煮沸时建议中小火加热至出现明显气泡(约95℃左右),即可关闭火源,避免持续剧烈沸腾造成乳糖焦化和营养损失。实验证明,70℃下加热3分钟即可杀灭绝大多数细菌。加热过程中应不断轻轻搅拌,防止奶渣糊锅底。使用微波炉加热时,应将牛奶倒入耐热容器中,设定中低火分段加热(如加热30秒后取出搅拌一次),以保证均匀受热;并避免过度加热导致溢出或局部过热。微波加热虽快捷,但由于加热不均,容易使部分蛋白质过度变性,对营养略有影响。总体而言,加热方法选用须掌握“温和加热、及时停止”原则:既要足以杀菌灭酶,又要避免过度高温对口感和营养造成不利影响
注: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