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可通过污染乳制品、即食肉类及生鲜产品引发严重感染。由于其耐低温特性,在冷藏食品中仍能生长,因此其快速检测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Fraser肉汤培养基作为国际标准(如ISO 11290)推荐的增菌培养基,在分离和鉴定该菌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围绕该菌在Fraser肉汤中的生长表象展开分析,并探讨其检测机制与临床应用价值。
一、Fraser肉汤培养基的组成与选择性原理
Fraser肉汤是一种两阶段增菌培养基(分为基础液和补加液),其核心成分包括:
选择性抑制剂:萘啶酮酸(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吖啶黄(抑制非目标革兰氏阳性菌)、氯化锂(增强选择性)。
营养基质: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提供氮源,葡萄糖为碳源,磷酸盐缓冲pH。
指示系统:七叶苷(Esculin)与柠檬酸铁铵,用于检测水解活性。
该培养基通过梯度抑制策略实现选择性增菌:初增菌阶段(Fraser基础液)初步抑制杂菌,次增菌阶段(补加萘啶酮酸)进一步富集目标菌。
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典型生长特征
在Fraser肉汤中,该菌的生长表现具有以下特异性:
浑浊度与沉淀
初期(24小时):肉汤轻微浑浊,底部可能出现颗粒状沉淀(菌体聚集)。
48小时后:浑浊度显著增强,形成均匀絮状悬浮物。
颜色变化
七叶苷水解是核心指示反应。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泌β-葡萄糖苷酶,分解七叶苷生成七叶亭(Esculetin),与铁离子结合后形成黑色复合物。
典型现象:培养基由初始的淡紫色逐渐变为深棕色或黑色(需与假阳性区分)。
气体生成
该菌不产气,因此培养基中无气泡形成(区别于某些肠球菌)。
三、与其他李斯特菌属的鉴别要点
尽管Fraser肉汤对李斯特菌属具有广谱增菌作用,但不同菌种的表现存在差异:
伊氏李斯特菌(L. ivanovii):同样水解七叶苷,但生长速度更快(24小时内显色)。
无害李斯特菌(L. innocua):可能呈现弱阳性反应(颜色变化较慢)。
西尔李斯特菌(L. seeligeri):需通过后续生化试验(如溶血试验)区分。
四、检测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培养条件
温度:30℃(避免高温抑制冷适应菌)。
时间:初增菌24-48小时,次增菌24小时(过久可能导致杂菌复苏)。
假阳性干扰
某些肠球菌(如粪肠球菌)可能水解七叶苷,需结合革兰氏染色(李斯特菌为短杆状、成对排列)和动力试验(伞状运动)。
验证试验
转种至显色培养基(如CHROMagar™ Listeria)确认菌落特征。
PCR或免疫磁珠法用于毒力基因(如prfA、hlyA)检测。
五、临床应用与局限性
Fraser肉汤的高敏感性使其成为食品检测的“金标准”前处理步骤,但其局限性亦需关注:
交叉反应风险:需结合后续试验排除非目标菌。
低浓度样本漏检:初始污染量<1 CFU/g时可能需延长增菌时间。
自动化替代方案:部分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缩短检测周期。
六、结论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Fraser肉汤中的特征性表现(颜色变黑、浑浊度增加)为初步鉴定提供了直观依据。然而,其检测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提高准确性。未来,基于代谢组学的快速检测方法或可进一步优化该菌的筛查效率,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本文章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请注意甄别。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以便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
上一篇:生物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