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微生物是最适合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总称。科学家们相信,极端微生物是这个星球留给人类独特的生物资源和极其珍贵的科研素材。我国对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向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863项目“海洋极端嗜盐古菌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就是目前我国极端微生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什么是极端微生物 极端微生物是最适合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嗜热、嗜冷、嗜酸、嗜碱、嗜压、嗜金、抗辐射、耐干燥和极端厌氧等多种类型。
对极端生物的研究 科学家们相信,极端微生物是这个星球留给人类独特的生物资源和极其珍贵的科研素材。开展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对于揭示生物圈起源的奥秘,阐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认识生命的极限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极端微生物中发现的适应机制,还将成为人类在太空中寻找地外生命的理论依据。极端微生物研究的成果,将大大促进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利用。
我国对微生物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研究内容涉及极端微生物的资源调查、物种分析以及生理生态研究等。近年来,又在极端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对极端生物的研究
2000米深处的生物
今年6月,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首席科学家许志琴院士向媒体透露,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钻入地下3787米,并在地下2000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仍发现大量的极端微生物。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极端生命现象的关注。
研究历史
我国对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向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863项目“海洋极端嗜盐古菌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就是目前我国极端微生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分离克隆海洋极端嗜盐古菌等的内源性质粒、基因及表达调控元件,研究嗜盐古菌染色体外因子的复制机制及古菌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构建极端嗜盐古菌特有的基因克隆表达体系,为极端微生物的遗传分析及其重要功能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平台。
这项工作,被该项目的主持人向华博士称为———建造极端微生物“细胞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