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菌。 酪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 因此又名宫入菌。分类归属于梭菌属, 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
1996年,日本半个多世纪的垄断被以崔云龙博士为首的10多位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打破,他们成功分离、培育出我国首个治疗肠炎、阻止肠恶变的药用东海“酪酸梭菌—CGMCC313-1菌株”
基本信息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属于芽孢杆菌科,梭菌属,革兰氏阳性,有芽孢,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可抵抗不良环境。
主要应用 丁酸梭菌做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在动物肠道内可体现五大生物特性:一是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二是在动物肠道内能产生B 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具有保健作用;三是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主要营养物质;四是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芽孢杆菌,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五是对多种饲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 可配伍使用。丁酸梭菌作为新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对于减少当前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滥用、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