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页
微生物知识->细菌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沃尔巴克氏菌

沃尔巴克氏菌


录入时间:2012-11-2 8:29:51 来源:海博生物

简介

  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共生菌,常见于节肢动物门和部分线虫体内,影响所寄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除了影响生殖外,当它们转移到一个新的物种时,会使新寄主产生各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2009年开始,科学家发现沃尔巴克氏菌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增殖,从而阻隔登革热的传播。

概述

  沃尔巴克氏菌又称为沃尔巴克氏体,属于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的α亚门,立克次氏体科乌巴克体族乌巴克体属中的一种,1924年由Hertig和Wolbach在尖音库蚊Culexpipiens的生殖组织里首次被发现。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共生菌,在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啮目等10多个目的150万一500万种昆虫中都有共生。

繁殖习性

  1、沃尔巴克氏菌经宿主母系细胞质遗传,不会导致宿主死亡,而且只能通过亲子纵向传播,无法在成虫之间横向传染。

 

  2、沃尔巴克氏体偏爱雌性,它可以将蜂卵转雄为雌;而且只要是雌虫感染上,下一代必将带有沃尔巴克氏菌。法国普瓦泰大学的一项研究报道,沃尔巴克氏体常常不顾宿主胚胎的遗传属性,破坏雄性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雄激素的生成或其效应,从而使之雌性化。

  沃尔巴克氏体还可增强强雌性繁殖力,有研究发现,体内有沃尔巴克氏体共生的寄生蜂的产仔率是不含该菌的寄生蜂产仔率的2倍。 沃尔巴克氏偏爱雌性的实质是为了方便自已的扩散。即使感染的雄蜂与未感染的雌蜂交配产出的全是雄蜂,从种群数量来说也减少了未感染雌蜂所生未感染雌性下一代,扩大感染雌蜂在雌蜂的比例,从而帮助沃尔巴克氏体的传播扩散。

 

致病性

  沃尔巴克氏菌常见于节肢动物门和部分线虫体内,影响所寄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这种特别的细菌感染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后,会导致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无法产生雄性后代。

传染性

  除了把寄主种群的雄性清除,沃尔巴克氏体对寄主的身体不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但当它们转移到一个新的物种时,该昆虫的第一反应是迅速和有效地破坏存在细菌的细胞。其中最严重的结果是,昆虫摧毁自己的大脑,引发各种症状,直至死亡。全世界大约20%—65%的昆虫体内都能找到沃尔巴克氏菌。如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原性宿主淋巴丝虫和盘尾丝虫,前者会使患者得象皮肿而致残,后者会导致河盲症而使患者失明,全球有超过4000万患者因感染上述丝虫而致残。到2009年为止,还没在任何脊椎动物身上发现过沃尔巴克氏菌,它传染给人的可能性极低。

 

研究价值

  21世纪初,对沃尔巴克氏菌的研究成为热点。科学家们在积极寻找控制沃尔巴克氏菌的新方法或开发消灭沃尔巴克氏菌的新药物,原因在于一旦控制或消灭沃尔巴克氏菌则有可能消除或抑制病原性宿主对人类、禽畜和作物造成的伤害。

上一篇:诺卡菌
下一篇:红菌属
相关文章:
克吕沃尔氏菌属 克吕沃尔氏菌属(Kluyvera)
微生物知识
技术文章
行业资讯
最新产品
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上商城 | 加入收藏 | 在线客服 | 网站地图 培养基| 显色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