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页
微生物知识->病毒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弹状病毒科

弹状病毒科

录入时间:2012-12-17 8:38:43 来源:百度百科

弹状病毒科的病毒粒子形态似棒状或子弹状。“Rhabdo”系来自希腊文的“Rhabdos”,意为杆状。病毒粒的大小为(130~380)×70纳米,核心为螺旋对称的核壳,内含连续线型单链RNA,分子量(3.5~4.6)×106。RNA为负链的。感染时,由病毒粒内的RNA多聚酶转录成mRNA。核壳外层具脂蛋白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以芽生方式释放。病毒对乙醚和脂溶剂敏感,对冻融稳定。该科病毒的寄生宿主很广,遍布动物界,可感染植物昆虫、变温和温血脊椎动物。

 

特征

  病毒粒子长100~430nm,直径45~100nm,缺损病毒粒子相对

弹状病毒科的病毒结构示意图

  弹状病毒科的病毒结构示意图

[1]

较短。侵染脊推动物的病毒呈弹状或锥状,侵染植物的病毒在负染色前经过固定大多呈杆菌状,未固定样品呈弹状或多形性粒子。病毒具包膜,一些暂定的植物弹状病毒无包膜。病毒外表面具有长5~10 nm、直径约3nm的钉状突起,它们是由病毒糖蛋白G的三聚体组成,在一些病毒的表面可看到的包膜子粒蜂窝状形态。在包膜内是直径30~70 nm的核衣壳,螺旋对称结构,在负染色样品和超薄切片中可看到间隔4.5~5nm的横纹,核衣壳由RNA和蛋白N、蛋白L和蛋白P组成,外围着一个含蛋白M的脂质包膜,核衣壳含有转录酶活性和侵染性,解链的核衣壳呈线状,长约700nm,直径20nm。[2]

  病毒为单分体基因组,一条线形负义ssRNA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6~4.6×10^6,基因组总长度11~15kb, RNA占病毒粒子重量的1%~2%。RNA的5’端有一个三磷酸根,无Poly(A),RNA两端含有倒置的互补序列。在病毒群体RNA中已分离到缺损型RNA,其大小要小于全长RNA的一半,通常这些分子也是负义的,但可形成发夹结构,缺损RNA只有在同源的辅助弹状病毒(偶尔也可为异源辅助弹状病毒)存在时才能复制,并可能含有功能基因。全长正义RNA可能占病毒RNA群体的5%。病毒通常含有5种主要结构蛋白(L,G,N,P,M),某些弹状病毒还

弹状病毒科的基因组结构和复制

  弹状病毒科的基因组结构和复制

[3]

含有其他蛋白(如糖蛋白),但功能未知。结构蛋白占病毒粒子重量的65%~75%,在有些病毒中曾将P蛋白称为NS,M1或M2蛋白,M蛋白病毒称为M1或M2蛋白。病毒所含酶类包括RNA转录酶(L和P蛋白),5’端加帽酶鸟苷酸甲基转移酶蛋白激酶(病毒或寄主编码),三磷酸核苷酶和二磷酸核苷激酶。病毒含15%~25%脂类,一般磷脂占总脂类的55%~50%,固醇糖脂占35%~40%。G蛋白有一个共价结合的脂肪酸,这个脂肪酸位于脂质包膜近端。碳水化合物占病毒粒子重量的3%,以N-交连的聚糖链形式或者以糖脂形式存在于G蛋白上。[2]

  一些病毒只在哺乳动物鱼类节肢动物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体内增殖,有许多病毒具有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体两种寄主,还有一些侵染植物及某些植食性节肢动物。某些侵染脊椎动物的病毒有广泛的实验寄主范围,植物弹状病毒在高等植物中寄主范围窄,有些在介体昆虫体内复制并可在昆虫培养细胞中生长。没有一种弹状病毒在脊椎动物或植物上可垂直传播,有些病毒在植物之间可以机械传播。蚊子白蛉库蠓蚜虫草蛉叶蝉为传播介体,一些病毒通过汁液或体液机械传播,病毒侵染脊椎动物体可通过接触、空气、叮咬、性接触发生机械传播。

上一篇:病毒包膜
下一篇:假病毒
相关文章:
梭子鱼苗弹状病毒与鳗鱼弹状病毒 鱼类弹状病毒
弹状病毒分类 弹状病毒科概述
微生物知识
技术文章
行业资讯
最新产品
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上商城 | 加入收藏 | 在线客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