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页
微生物知识->病毒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马尔堡出血热

马尔堡出血热

录入时间:2012-12-18 8:20:56 来源:百度百科

马尔堡出血热是由来自与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毒同一科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严重高致命性疾病。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病毒显示形状象拉长丝、有时候盘绕成奇怪形状的粒子,从而将其起名为丝状病毒科。这些病毒属于已知感染人的最烈性病原体。

 

疾病特征

致病病原体

  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也称为绿猴病病毒、绿猴因子,与埃波拉病毒(Ebola virus)同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马尔堡病毒的发现早于埃波拉病毒。

  马尔堡病毒在自然状态下呈长丝状、分枝状或盘绕状(盘绕成“U”形、“6”形或环形)。以磷钨酸负染后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80~90 nm、长度130~2600 nm(平均790 nm)不等的病毒粒子,外周有囊膜,表面有长约10 nm的突起。马尔堡病毒聚糖无唾液酸,这是它与埃波拉病毒的区别之一。马尔堡病毒含一个单链负股RNA,基因组共编码7种主要结构蛋白质。马尔堡病毒目前只发现一个血清型。

  马尔堡病毒对热有中等程度的抵抗力,56℃不能完全将其灭活,60℃ 1小时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在室温及4℃时存放35天其感染滴度基本不变,-70℃可以长期保存。紫外线,γ射线、脂溶剂、乙醚、β丙内酯、次氯酸和酚类等均可破坏病毒的感染性。

发生的地区

  在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南非(有最近前往津巴布韦旅行史的一名人员)已报告发生暴发和散在病例。1967年在德国和前南斯拉夫的最初暴发与使用从乌干达输入的非洲绿猴的实验室工作有关。

传播

  该病毒的人际传播需要与患者极其密切的接触。接触具有高病毒浓度的血液或其它体液(粪便、呕吐物、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尤其当这些液体含有血液时,可产生感染。通过受感染精液传播可在临床痊愈之后长达7周发生。

  通过偶然接触的感染被认为极其罕见。偶然接触者的低传播率表明,如果确实发生,经过呼吸道的空气传播是无效的。传播不会在潜伏期发生。

  在伴有出血表现的疾病严重发作阶段,患者看来最具传染性。与严重患者在家庭或医院照护期间密切接触以及某些丧葬习俗是常见的感染途径。通过受污染的注射设备或通过针头扎伤传播与较严重疾病、迅速恶化以及可能较高病死率有关。

上一篇:类SARS病毒
下一篇:RNA肿瘤病毒
相关文章:
马尔堡病毒
微生物知识
技术文章
行业资讯
最新产品
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上商城 | 加入收藏 | 在线客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