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页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录入时间:2012-12-21 8:44:17 来源:百度百科

世卫组织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个级别,“第3级”意味着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正在造成人类感染,但还没有造成到在人际间有效且持续地传播扩散;而“第4级”意味着一种新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可以引起“群体性”暴发。
级别划分 
  根据世卫组织规定,流感大流行警告共有六大级别: 
  一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但未出现人感染的病例。 
  二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曾造成人类感染,因此 被视为流感流行的潜在威胁。 
  三级:流感病毒在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这类病毒已造成零星或者局部范围的人感染病例,但未出现人际间传播的情况。 
  四级: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引发持续性疫情。在这一级别下,流感蔓延风险较上一级别“显著增加”。  
  五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在同一地区(比如北美洲)至少两个国家人际间传播,并造成持续性疫情。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这一级别下仍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五级警告意味着大规模流感疫情正在逼近,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时间已经不多。 
  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应对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在流感大流行阶段——第6阶段对各国主管部门的建议: 
规划与协调 
  未受到影响的国家 
  1. 启动危机管理委员会和实行国家突发事件运作的指挥和控制(如果尚未开展)。 
  2. 完成对官方指南和建议的调整。 
  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 
3. 向地方各部门的主管单位提供关于如何实施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指导意见。 
  受影响的国家 
  1. 实施国家大流行准备计划中的所有内容,包括应对的协调和特别干预措施的实施。 
  2. 评价和公布大流行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当前影响和累积影响)。 
  3. 考虑动用紧急备用力量。 
  消退期(大流行结束或界于两个波次之间) 
  1. 在接下来的大流行波次期间确定是否需要使用其他资源和力量。 
  2. 宣布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和控制行动、紧急状态的结束。 
  3. 支持基本服务的重建,如工作人员的轮换休息和恢复。 
  4. 根据经验审核国家计划。 
  5. 处理大流行对心理造成的影响。 
  6. 表彰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公众)和骨干工作人员在抗击疾病中所作出的贡献。 
  7. 考虑向那些尚有疫情广泛传播的国家提供援助。 
监测与评估 
  未受影响的国家 
  1. 持续开展强化的监测措施(同第5 阶段,未受影响的国家)。 
  2. 监测全球状况(疫苗/抗病毒药物的可获得性,最佳规范的建议等)。 
  3. 估计疫苗接种和抗病毒药物规划在其他方面的效果(安全性、疗效和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受影响的国家 
  1. 监测疾病从传入地点/首次发现地点的地域传播状况。 
  流感中的人们 
2. 使用经强化的监测和病例管理数据库,确认初始病例/接触者,追踪初始的地域传播。 
  3. 监测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毒学特点方面发生的变化。 
  4. 监测和评估对国家的影响(发病率、死亡率、停工停产、受影响的区域、受影响的高危人群、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其他必要的工作人员的到 
  位状况、医疗卫生供应、床位占用/可获得性、住院压力、备用卫生设施的使用、停尸房容量,等)。 
  5. 评价应急措施的需求,如应急掩埋程序、使用法律维持基本服务。 
  6. 如资源充足,预测发展趋势(大流行的过程)和经济影响。 
  7. 评价治疗措施和应对方法(如疫苗/抗病毒药物的效能、安全性以及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的出现)的使用状况和效果;评价非药物干预措施的使用状况和效果等。 
  8. 当疾病活跃且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时,调整监测(如,减少病毒学监测,中止病例管理数据库),调整病例定义以更好地反映以下事实:在未经病毒学证实的情况下临床诊断的确定性不断提高。转而收集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继续开展充分的病毒学监测以发现抗原漂移。 
  消退期(大流行结束或界于两个波次之间) 
  1. 评估下一波大流行的资源需求(如再次出现)。 
  2. 确认对后续大流行波次最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3. 通过适当的国际机制报告现状。 
  4. 审核已有的经验教训。 
  5. 恢复强化监测工作,实现对后续大流行波次的早期发现。 
  6. 与国际社会共享经验(获得的经验教训)。 
实施 
  (无论疾病活跃状况如何) 
  1. 实施大流行性流感疫苗采购计划,更新疫苗建议;根据现有的新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重新评估剂量和接种程序;制订疫苗投放的后勤计划。 
  2. 一旦疫苗可以获得或资源允许,实施大流行性流感疫苗接种规划;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供应状况。 
  未受影响的国家 
  1. 实施适当的、在应急规划中确认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考虑实行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新的指导意见。 
  2. 审核/更新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建议,其依据为:从受影响的国家获得的新数据; 
  临床研究;耐药性证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变化;可获得性和资源。 
  3. 实施分发计划;监督供应状况;准备开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受影响的国家 
  1. 实施适当的、在应急规划中确认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考虑实行由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新指导意见。
上一篇:细胞分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狗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链球菌的相互关系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及预防治疗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NASBA技术 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
微生物知识
技术文章
行业资讯
最新产品
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上商城 | 加入收藏 | 在线客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