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首页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基本知识->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

录入时间:2013-1-23 8:46:03 来源:百度百科

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别于青枯病。

 

形态特征

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荚膜,大小1.3~1.9×0.53~0.6(um),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菌落微凸乳白色,边缘齐整圆形,半透明反光,质粘稠。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适宜温度10~38℃,最适为25~27℃,高于45℃即失去活力。

传播途径

种薯带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病菌先通过切薯块扩大传染,引起更多种薯发病,再经维管束或髓部进入植株,引起地上部发病。田间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贮藏期病菌通过病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
上一篇:柠檬酸杆菌属
下一篇:葡萄球菌感染
相关文章:
马铃薯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 马铃薯 组织培养
微生物知识
技术文章
行业资讯
最新产品
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上商城 | 加入收藏 | 在线客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