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
吞噬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
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中性粒细胞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60%一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产生速率高,每分钟约为107个,但存活期短,约为2—3天。
单核细胞由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前体发育分化而成,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一8%。其体积较淋巴细胞略大。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停留12—24小时,然后进入结缔组织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定居巨噬细胞有不同的名称。定居于结缔组织和各种脏器结缔组织内的巨噬细胞称为组织细胞;被复于肝脏窦状隙的叫枯否氏细胞;在神经组织内为
小胶质细胞;在肺内称为尘细胞;在骨中为
破骨细胞等。游走巨噬细胞大于单核细胞数倍,寿命较长,可在组织中存活几个月。
当
病原体穿透
皮肤或
粘膜到达体内
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
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
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淋巴结的这种过滤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它脏器。但是在血液、
肝、
脾或
骨髓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吞噬杀灭。
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
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
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结果根据病菌类型、毒力和人体
免疫力不同而不同。化脓性
球菌(
化脓性细菌一种)被吞噬后,一般经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被破坏,这是完全吞噬。而
结核分枝杆菌、
布鲁氏菌、伤寒沙门氏菌、
军团菌等,则是已经适应在宿主细胞内寄居的胞内菌。在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体中,它们虽然也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入,但不被杀死,这是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这些病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机体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或抗菌药物的有害作用;有的病菌尚能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反使吞噬细胞死亡;有的可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
淋巴液或血流扩散到人体其它部位,造成广泛病变。此外,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出的多种
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对人体不利的免疫病理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