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途径
人和动物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受感染,肝脏是病毒繁殖的靶器官,病人和抗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可感染黑猩猩,尚未在离体细胞上培养成功。本病毒对物理、化学因子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效力不大,60℃10小时不能完全灭活,但煮沸1分钟可以灭活。用慢性抗原携带者的血清,提纯灭活制备的表面抗原疫苗,可预防本病。 动物中类似乙型肝炎的病毒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土拨鼠、地松鼠、家鸭有各自的类似乙型肝炎的病毒,但与人的肝炎无关。曾有人建议将乙型肝炎和类似的病列入一个新科——肝炎DNA病毒科,此科成员均具有环形DNA基因组,在肝细胞内复制。
非甲、非乙肝炎病毒 通过病原诊断排除了甲、乙型肝炎、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的另一类肝炎病毒。其形态还不肯定。用含有病毒的血液可以实验性感染人和黑猩猩,并可传代。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与乙型肝炎相似,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人群中存在“健康”抗原携带者,其血液可引起输血后肝炎。非甲、非乙肝炎病毒可能不止一个血清型。此外,在印度等地还发现了另一个类型的非甲、非乙肝炎,其流行特征更象甲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