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新闻资讯
 首页 - 资讯

国家纳米中心碳纳米材料肠道微生物发酵过程分析研究获进展


录入时间:2025/7/18 16:18:29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肠道微生物发酵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生成内源有机代谢产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new capacity of gut microbiota: fermentation of engineered inorganic carbon nanomaterials into endogenous organic metabolites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肠道微生物是纳米材料进入肠道后的首要作用靶器官。作为人体最隐秘的“器官”,肠道微生物控制的生物代谢过程决定外源碳纳米材料在宿主内的最终命运。然而,碳纳米材料和肠道内的众多组分,例如,食物、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质等分子以及生命基本构筑单元“细胞”含有相同的组成元素——碳元素,故传统分析方法无法实现碳纳米材料在肠道内代谢转化过程的精准分析。针对碳材料体内代谢行为研究的难题,该团队建立了稳定同位素13C骨架标记与代谢流同位素示踪的创新分析方法,解析了碳纳米材料在肠道微生物内的“前世今生”。 

  本工作发现肠道微生物能够降解两种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单壁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研究通过筛查两种碳纳米材料口服暴露后宿主肠道的代谢产物,发现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研究进一步建立氧化石墨烯同位素代谢流示踪新方法,分析鉴定出13C-氧化石墨烯降解后通过13C-丙酮酸途径生成13C-丁酸整个代谢链条的产物(13C-氧化石墨烯—13C-葡萄糖—13C-丙酮酸—13C-乙酸—13C-丁酸);证实了碳纳米材料类似于膳食纤维能够作为碳源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进行降解发酵,并进入丙酮酸代谢途径,最终生成丁酸的代谢机制。其中,多种关键的微生物代谢酶,包括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和丁酸激酶等参与碳纳米材料发酵生成丁酸的过程。微生物测序揭示产丁酸菌是利用碳纳米材料生成丁酸的优势菌种。 

  该论文发表后,《自然》(Nature)将这一成果作为亮点进行报道(Bacteria in the digestive tract can break down ingested carbon nanomaterials)。该研究基于建立的创新分析方法,首次明确了碳纳米材料从源端-中端-终端的代谢全流程,突破了传统微生物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合成有机丁酸分子的认知,证实了肠道微生物能够利用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作为碳源生成内源有机代谢产物的新机制,从而揭示了体内碳纳米材料新的生物学命运,为拓展碳纳米材料应用场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来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提醒:本文章所有内容均来源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

 

上一篇:深海环流塑造南太平洋微生物多样性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菌群菌种移植重塑肠道微生物组的机制研究》项目在同济大学正式启动 今起,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改由国家卫健委承担
国家农业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辽宁)在沈阳农业大学成立 国家农业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辽宁)在沈阳农业大学成立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所获批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如何迅速掌握——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85项!
国家纳米中心在肿瘤细菌疗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加工要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2017年国家监督抽检计划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