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新闻资讯
 首页 - 资讯

科学家揭示秸秆高值转化中链酸微生物机制


录入时间:2025/11/7 15:28:14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创新团队通过分子组学解析和全生命周期评价,揭示了秸秆转化中链脂肪酸过程的微生物功能模块化机制及环境经济可持续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水研究(WaterResearch)》上。
秸秆自然水解酸化路径常面临乳酸乙酸选择性欠佳、共同富集难度大等问题。重塑微生物群落有助于定向调控乳酸和乙酸的生成,提高中链脂肪酸的生成效率。然而,水解酸化调控影响功能微生物的定向组装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
该研究建立了完全模块化、资源循环利用的中链脂肪酸可持续供应反应体系。聚焦玉米秸秆水解酸化进程,系统揭示了乳酸-乙酸生成的微生物群落协同代谢机制。
研究表明,秸秆短程黄贮、适宜的水解酸化底物浓度及初始pH环境加速了乳酸-乙酸生成进程,利用人工智能解析了代谢路径并揭示关键酶和关联微生物,通过定向调控提高了中链脂肪酸的生产潜力,获得了较为准确的产酸预测模型。全生命周期评估表明该技术路线具有环境和经济优势,为秸秆高值利用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哲雯)


来源:工人日报

提醒:本文章所有内容均来源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



 

上一篇:AI助力破解微生物群落功能“暗物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科学家绘制根系微生物“定居地图” 上海科学家研究“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机理”,帮助农作物“减肥增效”
中国科学家发现地下微生物可“以地震为食” 从看不见的微生物到神奇的果蝇 中国空间站拓展科学边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于波团队Trends in Biotechnology综述丨非常规酵母:有机酸发酵的优良底盘细胞 文物修复里的科学密码:微生物变“文物医生”
全球首个,我国科学家绘制出深渊生态系统全景图 植物如何识别“敌友”微生物?科学家揭秘其“聪明的点将”机制
扎实科研,为重大工程打牢地基(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这些“太空特产”将揭示生命科学奥秘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