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人类目前分离到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远远不到地球上微生物种类的1%。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绝大多数微生物是未知的,其中,很少一部分可能会引发传染病。2017年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显示,我国将来有可能会在疫情发生之前,发现病原体,包括新的细菌和病毒,为预防和控制未来传染病疫情,做点技术储备,把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1月12日,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的第十六届健康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徐建国介绍,X传染病是由未知微生物引起的,最大的特点是当前尚未被认知,包括全新病毒、全新病原性细菌等。一些具有大流行潜力的已知病原的变异体,也不容忽视。
“病原体的准确识别是防控传染病的关键。”徐建国称,X病原体的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蜱等媒介生物、家畜家禽,也可能源自深海、冰川、极地等环境。我国科学家,使用计算微生物学方法,在极地、深海等样本,发现了超过16万种的RNA病毒。
控制疫情的决定因素之一,是确定疫情的病原体。一旦发生误判,或者是迟迟做不出判断,就如打仗不知敌人是谁,将严重影响疫情的控制效果。因此,提高发现新病原的能力,加强对未知微生物的监测,不断创新发现新微生物的技术方法,保持发现新病原技术能力的世界先进水平,不断追求技术领先与创新,对于维护国家生物安全至关重要。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发烧的X传染病,我们应该在一些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保持世界先进的技术能力,包括:24小时获得新发病原体的基因组序列;72小时完成新发疫情的病原学鉴定;24小时研发新发病原体核酸检测方法;72小时发展X传染病科普专家机器人;72小时研发X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72小时发展疫情预测方法;72小时开发X传染病疫情仪表盘;6个月完成疫苗和抗病原体药物研制等。
“传染病防控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以及社会各方的努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做更多事情,比如,探索预防控制未来可能发烧的未知传染病的方法,主动防疫,争取在未来未知传染病疫情发生之前,能够建立技术储备,采取措施,将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徐建国说。
来源:人民日报
提醒:本文章所有内容均来源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