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系统
2012-2-27 16:40:58 食品伙伴网
    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的飞速发展,对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己不再局限于对它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等一般检验上,而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众多检测技术中,核酸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以其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技术革命的新产物,业已逐步应用于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除了可用于初筛检测,由于其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可直接用于微生物的鉴定。

核酸探针在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研究现状  

原理:将己知核苷酸序列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己变性的被检DNA样品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

核酸探针: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且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

核酸探针的应用主要的范围:
(1)用于检测无法培养,不能用作生化鉴定、不可观察的微生物产物以及缺乏诊断抗原等情况,如肠毒素基因。

(2)用于检测同食源性感染有关的病毒病,如检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区分有毒和无毒菌株。

(3)检测细菌内抗药基因。

(4)分析食品是否会被某些耐药菌株污染,判定食品污染的特性。

(5)细菌分型,包括rRNA分型。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的最大优点是:
(1)特异性;
(2)敏感性。

存在的问题:
    检测一种菌就需要制备一种探针;要达到检测量还要对样品进行一定时问的培养;探针检测是分析基因序列,对毒素污染的食品有时因样品中不含产毒菌而无法检测。

制备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1)夹心杂交法

(2)核酸置换杂交分析法

(3)浸染棒法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