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血浆凝固酶实验与细菌的溶血现象
2014-7-9 11:47:02 海博生物

目的:常用于鉴别葡萄球菌。

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产生凝固。分为细胞壁结合的凝固酶(玻片法)与菌体生成后释放在培养基中的游离凝固酶(试管法)。

试管法:三只含1:4血浆0.5ml的试管各接种待检菌、阳性菌株和肉汤阴性菌株,待检菌出现凝固且阴性对照不凝固为阳性。

根据细菌对红细胞的溶解能力可分为以下三种溶血类型及现象:

α(甲型)溶血:产生溶血素,不完全性溶血,在血琼脂平皿上菌落周围有1~2mm,较窄半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

β (乙型)溶血: 呈完全性溶血,在血平皿上菌落周围有2~4mm宽、界

限分明、无色透明的溶血环。

γ(丙型)溶血:不产生溶血素,在血琼脂平皿上的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