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肺炎支原体——致病性与免疫性
2008-12-5 15:38:43 青岛海博生物
(一)致病性 
1、感染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外源性感染,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但现在发现在成人中亦非少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牛在夏末秋初。 
2、致病物质有以下几种:①黏附因子PI蛋白:能吸附于宿主呼吸道黏膜细胞受体神经氨酸酶上,继而在局部增殖,获取宿主细胞膜固醇等脂类,导致宿主细胞的损伤;②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亦有毒性;③毒性代谢产物:如神经毒素、核酸酶、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等引起宿主黏膜上皮细胞的病理性损害,出现肿胀、坏死和脱落,微纤毛运动减弱或停止。 
3、所致疾病为支原体肺炎,此病的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故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呼吸道感染有咽炎和支气管炎,少数累及肺 。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2—3d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发热可持续2—3周。热度恢复正常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病情较重,发病急,病程长,以呼吸困难为主,主要症状一般在10d后减轻。但由于局部炎症导致的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常引起支气管壁肥厚。有些儿童合并其他系统病变,如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X线改变可有:①肺门阴影增浓;②支气管肺炎改变;③间质性肺炎改变;④均一的实变影像。 
    支原体肺炎以1—15岁人群发病率较高,其中婴幼儿发病率占25%—69%,病情严重。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每隔4—6年将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严重患者可死亡。 
(二)免疫性 
    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血清中可检出多种抗支原体抗体,只有呼吸道slgA对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仍可再感染。病人血清中还可诱发一种非特异冷凝集素,它可能是支原体作用于红细胞I型血型抗原,使其变性后产生的自身抗体,是某些病人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 自身免疫现象。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冷凝集素的阳性率为50%以上,常用于辅助诊断。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