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病毒RNA的稳定性与pH稳定性
2009-6-30 10:31:55 青岛海博
病毒RNA的稳定性 用等体积苯酚处理病毒粒子,离心沉淀后,上层为水相,下层为酚相。病毒蛋白位于两相分界处,正链ssRNA溶于水相中,水相中的RNA仍具有感染活性,经RNA酶(<001μg/ml)处理后感染活性消失。在完整病毒粒子中,病毒RNA相当稳定,即使将RNA酶浓度提高100万倍亦不能水解病毒RNA。小RNA病毒基因组中所有基因对于病毒的复制都是重要的。在疫苗制备和研究工作中,不仅要防止野生病毒的污染,还应注意病毒RNA的感染活性。
 
 5.病毒的pH稳定性 肠道病毒、心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对酸性条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pH3或更低的pH下仍能存活。鼻病毒、口蹄疫病毒在pH6以下即失活。对pH稳定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病毒的感染途径不同造成的,例如肠道病毒必需经口腔,通过胃的酸性环境才能到达肠道;而对酸性敏感的鼻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往往在鼻部和食管上部引起感染,因此无需对酸的稳定性。从生物化学角度分析,病毒对pH的稳定性与壳粒蛋白结构有关。在过高或过低的pH条件下,可能引起蛋白质二、三、四级结构的改变,不过这种变化对于蛋白单体来讲往往是可逆的。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提纯病毒蛋白时,需要改变洗脱液的pH值,以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根据我们的经验,口蹄疫病毒在pH5条件下处理2小时,即失去感染活性。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壳粒蛋白构象改变后,RNA酶进入病毒粒子并水解病毒RNA的结果。这种现象与高pH引起的病毒壳粒蛋白由N型向H型的不可逆变化不同。
产品搜索

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