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鸡脑脊髓炎病毒-肠道病毒属
2009-6-30 11:02:20 青岛海博
鸡脑脊髓炎病毒-肠道病毒属(Avian encephalom yelitis virus) 同义名:流行性震颤病毒。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是幼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腿部 肌肉的进行性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并常死亡。本病最早(1932)发现于美国的一群2周龄 幼鸡中,随后蔓延至加拿大、英国以及世界其它养禽业发达地区。80年代以来,我国广东、辽 宁、江苏、黑龙江等地先后暴发本病,造成流行。1、理化学特性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 的特性与其它肠道病毒相似。病毒粒子直径为2432nm。呈5次对称性,含有3242个壳粒。 其浮密度为131132gml,沉淀系数为143±3S。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和去氧胆酸 有抵抗力。1mol/L MgCl2对病毒在50有明显稳定作用。2、抗原性 自健康鸡的肠道内, 以分离获得许多肠道病毒,应用组织培养细胞作交叉中和试验,可将其区分为15个血清型。有 人认为,鸡脑脊髓炎病毒可能就是禽类肠道病毒中一个特殊的具有较高病原性的嗜神经性成 员。鸡脑脊髓炎病毒的各个毒株之间没有明显的血清学差异。在健康鸡的直肠拭子内也常可 以分离到抗原性相近的病毒。3、增殖 鸡脑脊髓炎病毒可 在鸡胚成纤维细胞或鸡胚肾细 胞培养物中增殖。呈现细胞变圆、固缩和胞浆颗粒变性等细胞病变。但是必须指出,许多野 外毒株不易适应细胞培养物,也不引起可见的细胞病变。病毒也可适应在鸡胚卵黄囊、羊膜 腔和尿囊腔内生长,但是鸡胚必须来自无本病感染的鸡群,否则由于卵黄内存在母源抗体, 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对鸡胚的毒力很低,必须连续多次通过,有时需传10多代以后,才能适 应。感染鸡胚萎缩,神经变性,且常发生脑积水。4、生态学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发生 23周龄的幼鸡,也见于幼龄的珠鸡和雉。野鸭和鹌鹑也可自然感染。直接接触是主要的 感染方式,经口或其它接种途径均可引起感染。潜伏期610天以上。人工接种常用脑内接种 ,可使雏鸭、雏火鸡和雏鸽等发生实验感染。病毒存在于病鸡的脑、脊髓和其它部位。粪 便中亦常具有病毒,这在疾病传播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病毒传播迅速,鸡群几乎100%受到 染。发病率随病毒毒力和鸡体抵抗力的不同而异,10%20%至50%60%。一般认为鸡脑 髓炎病毒与鸡的其它肠道病毒一样,也可在鸡的肠道内增殖。病毒可由感染母鸡经卵传给雏 ,幼雏也易在孵卵器和育雏室内遭到感染。当种鸡产生中和抗体并经卵传递给子代后,本病 即可自然停息。5、病原性 病鸡两眼无神,腿无力,站立不 ,随后共济失调,萎顿,并出现头、颈震颤症状。最后伏卧或倒地,并死亡。死亡率可高达50 %。活存鸡的神经损伤不易恢复。成年鸡可能只有产卵减少和羽毛蓬乱等症状。剖检常无 肉眼病变。组织学变化主要在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细胞特别是潘金氏细胞变性、灶性小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血管周 围有淋巴细胞集聚等等,常见明显的管套现象。运动神经元的核染色质溶解,亦即所谓的轴突 型变性,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胰腺和筋胃、腺胃肌肉内有淋巴滤泡增生现象。6 、免疫早期有人以病鸡的脑脊髓作为病毒材料给成年鸡进行翅翼接种,使其感染并产生免疫性。孵 自这些母鸡的雏鸡因有母源抗体,可以保持68周的免疫保扩力。由于此法散播强毒,现已少 用。也有应用病鸡脑脊髓,加入β丙内酯灭活后制成灭活疫苗的报道。秦爱建等 (1994)报道,以鸡脑脊髓炎病毒接种鸡胚,随后采取感染鸡胚组织制备福尔马林灭活油乳剂 疫苗,给产蛋母鸡进行免疫注射,2030天后检出琼扩抗体,免疫鸡的后代均被有效保护。 在鸡胚化弱毒疫苗株培育成功以后,当前在本病流行地区,主要采取给1220周龄育成母鸡群 进行 弱毒疫苗接种的方法。疫苗作皮下、肌肉注射或随饮水给予。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疫苗 接种不应早于8周龄。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幼鸡,可以直接用弱毒疫苗接种,但免疫效果较差 7、诊断 当有大量幼鸡发生共济失调和震颤时,即应怀疑 为本病,也可对病鸡的脑脊髓 、胰腺和腺胃等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依靠病毒的分离和鉴定。通常采取病鸡脑脊髓制 成乳剂,接种57日龄鸡胚卵黄囊或脑内接种1日龄雏鸡。这些鸡胚或雏鸡必须来自无本病感 的鸡群,否则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病毒不能增殖。某些毒株对鸡胚的毒力较低,必须多次盲 传代。分离获得病毒以后,再用已知阳性血清在鸡胚或组织培养细胞上作中和试验,以便与其 它的鸡肠道病毒区别。
产品搜索

搜产品